人物題材:封神演義之周文王遇姜子牙
尺寸:長135厘米 寬68厘米 后8厘米
報本堂館藏
周文王遇姜子牙
[報本堂]編撰 【第435期】
周文王、姜子牙是《封神演義》中的人物。
姜子牙,史料記載,確有其人,遇到周文王之前,在商朝中擔任過低級官職,因不滿商紂王的暴虐而棄職,隱居渭水河畔。
文王在出行前,占卜,卜辭上說: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文王果然在渭水遇到正在釣魚的姜子牙。
文王言:“以前我國先君太公就言定有圣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太公盼您已經很久了。”
文王稱呼姜子牙為太公望,之后,姜子牙被尊為師,在姜子牙的輔佐謀劃下,天下大半諸侯歸心向周。
姜子牙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歷史上受歷代統治者的崇尚,被譽為武圣。
公元739年,唐玄宗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
老木雕蘊含的內容,潛藏其中的文學價值,是老木雕的靈魂。
今日發布的人物題材板梁,屬于大尺寸建筑構建,內容為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封神演義中周文王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的場景。
因是大尺寸板梁,蘊含的文化內涵,滿雕,雖有破損,依然閃耀。
人物題材:封神榜之文王訪賢
尺寸:長135厘米 寬68厘米 后8厘米
報本堂館藏
工藝:平面深浮雕
畫面雕飾【封神演義】中的人物。
大尺寸板梁,非獨板,歲月使板梁有裂痕,人物頭部在文革期間被鏟,雖有殘,但整幅板面因為深浮雕,滿雕,實物有畫面感。
畫面中心雕飾文王率眾人在渭水北岸遇到正在釣魚的姜子牙場面。
畫面周文王配飾華美,整幅畫面總計四位隨行人員,體現帝王出行的場面。
細圖
姜子牙在渭水北岸釣魚場景。
據史料記載,姜子牙隱居在渭水河畔時,他已70多歲。
畫面中姜子牙頭部破損,但由肢體動作、衣飾、水紋、木船、梧桐樹、水中螃蟹可見,隱居生活的淡定。
板梁下部雕飾一碩大如意紋,如意紋雕飾細膩。
整幅板梁,內容與畫面的完美結合,賦予藏品生命與活力;
橫亙百年,依然閃耀。
報本堂文化創意產品
為了讓更多中國傳統紋樣愛好者,欣賞到中國傳統紋樣,報本堂將陸續開發“中國傳統紋樣文化創意產品”。
具有宋代紋飾風格的桌旗【紫氣東來】,紋樣來自木雕拓片。
紋樣畫面動靜物線條豐富
中央以柿蒂紋開光
柿蒂紋四角呈石榴狀,寓意多子多孫,世代興旺
開光中心雕飾三足鼎,象征權力和地位
三足鼎透視準確,束腰自然
鼎內祥云,云霧徐徐而上,漸聚成吉祥如意云
如意祥云有運動之感,充滿祥和氣氛
紫煙生騰,吉祥如意
板面上半部分 二朵纏枝牡丹 二朵纏枝芙蓉
寓意榮華富貴,生活幸福
板面下半部分
四朵四季纏枝菊花
寓意四季平安
整個板面環繞溫柔纏枝花卉,線條豐富繁密華美
木雕拓片紋樣 [紫氣東來]桌旗
纏枝如宋風
美的溫柔
感嘆古人的審美
越看越吃驚紋樣包含的文化內容
感嘆當下木雕大師難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