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
我?!秳撛O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策略的研究》課題,是哈爾濱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重點課題,課題立項批準號為:HKB10-36 。經單位批準,從即日起正式開題,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理論依據。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傳統課堂教學中主要由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永遠居于主導和中心地位,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形成認知結構?!缎抡n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生動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知識”。 那么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保證。如今,學生的知識構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建構獲得的。而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學的情境化,好像脫離了情境就不是新課程的課堂,于是逢課必是從情境引入,不考慮創設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導致情境創設不能科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不能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甚至干擾和弱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學生思維的發展。 因此,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旨在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各種各樣有效的教學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動機,引發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使我們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從而服務于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面對豐富的新課程資源,更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從而搭建知識橋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一個學習者主動探受刺激、積極參與意義建構和積極思維的過程。這種教育思想體現了對學習主體學生的尊重,使教學活動成為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建構適當的問題情境,注重現有教學內容的調整,使學生在認知上產生沖突,從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有效教育理論 有效教育理論認為,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資源,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開發,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科學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實現豐富學生感知、啟迪學生探究、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生活經驗、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分析、歸納、總結大量的案例,明確不同的教學情境根據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標準也是不同的。找尋影響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因素,探究達成有效教學的策略,促使教師能更理性地思考課堂情境創設對教學內容起到的積極推進作用,激發每個學生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 2、研究內容 (1)通過對學生認知結構層次及現狀的調查,制定出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有效課堂教學情境模式; (2)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統一; (3)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在課堂時間中的合理分配 (4)研究有效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類型與形式 (5)影響課堂情境創設效果的因素。 (6)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境。如現行教材中的情境設計的合理情的分析及改良課本中的情境設計的研究,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們學生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的實際情況。 3、創新之處: (1)、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策略的研究報告 (2)、探索和形成“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策略”的課堂優化組合模式。 (3)、依據實驗研究的經驗或困惑,撰寫課堂教學實錄、做好案例分析、完成研究論文等。 三、課題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重點難點) 1、研究措施: (1)、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并對各種不同的情境達成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出創設情境的不同策略。 (2)、尊重學生的認識起點,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3)、記錄教師在情境創設中的語言、形態,分析這些因素對情境創設效果的影響,。 (4)、研究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間的分配問題,總結創設情境在一堂課中所花費的時間,總結挖掘時間效益,追求教學實效的途徑和方法。 2、研究保障 (1)、人員保證 組長由校長擔任,課題組成員均為各科的骨干教師,有多名高級教師和青年教師,他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并曾參與過省級課題研究,分別有多篇文章發表或獲獎。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進程和預期成果 (一)研究方法。1、行動研究法。通過典型課例研究,檢測就本課題研究所運用的對策與措施的效果,進一步加強或及時調整研究的方式、內容。 2、觀察法。在數學課堂里意識地觀察不同層次學生的各種表現,并做相應記錄。 3、文獻資料法。通過網絡、雜志和報刊等媒體,了解掌握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趨勢,進一步明確本課題的研究方向。 4、經驗總結法。根據收集的各種資料與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歸納總結出小學課堂創設有效情境的策略。 (二)研究進程:三年,即2010 年3 月至2012 年 6 月。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0年3月—2010年8月) (1)成立課題組,落實課題組成員,制訂研究方案。 (2)召開課題開題大會。 (3)組織學習相關理論,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0年8月—2012年3月) (1) 按方案制訂實驗工作計劃,發現問題和典型,開展研究。 本課題的最終成果:《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策略的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研討活動,比如觀摩實驗課、公開課和論文、教學安全研討,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動等。注意實驗課后的調查測試,定期進行檢測和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總結驗收階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主要工作內容:整理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總結結論和撰寫研究報告,成果的匯總,并進行反思,以備以后繼續深入研究。 (三)研究預期成果(含階段性成果)。 本課題的階段成果: 1、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策略》(論文集) 2、教學典型案例。 3、公開課、教案、課件等。 本課題的最終成果:《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策略的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完成時間:2012.6 五、課題研究管理 1、課題領導小組組長:李佰玲 王媛 副組長:王亮 許冬梅 組員:馬靜 宮慧 劉玉婧 朱麗霞 王丹 李世民 周雪晶 李秀楓 李玉玲 劉麗麗 常菲 崔艷彬 宋揚 2、課題研究小組: 主持人:許冬梅 研究者:馬靜、宮慧、劉玉婧、朱麗霞、何憲文 李世民、李玉玲、劉麗麗、周雪靜 李秀楓 王丹 崔艷彬 宋揚 課題資料及檔案管理:常菲 何憲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和經費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謝謝!
(2)、經費保證
科研經費由學校提供,有充足的活動經費。
(3)、機制保證
教研室制訂科研制度。由教研室負責定時定點召集成員,交流在平時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和困惑。
(3) 定期進行階段總結,在此基礎上調查、規劃下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要點,繼續深入開展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