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湖帆
1894年 - 1968年
_________________
吳湖帆在民國時期的藝壇聲名隆重,擁有畫家、書法家、詞人等多重身份,當(dāng)然最引人矚目的當(dāng)屬他的煌煌收藏。作為一代大收藏家,吳湖帆在鑒定方面與錢鏡塘合稱為“鑒定雙璧”,又因眼光準(zhǔn),只看一眼就能鑒定真?zhèn)危蝗朔Q為“一只眼”,包括黃公望的《剩山圖》、王蒙的《松窗讀書圖》、趙構(gòu)《千字文》、倪瓚《秋浦漁村圖》、趙雍的《青影紅心圖》、錢選《蹴踘圖》、吳鎮(zhèn)《漁父圖》和吳偉的《鐵笛圖》等作品在內(nèi),或經(jīng)過吳湖帆的鑒定,或被吳湖帆本人收藏過。
可以說,在收藏鑒定上,吳湖帆堪稱慧眼獨具。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閱寶無數(shù)、資深鑒定家,卻曾經(jīng)“栽”在一枚“田黃”上。
吳湖帆1937年作、1945年作
錦繡奇峰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吳湖帆作
行書六言聯(lián)
鏡心 紙本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故事還得從吳湖帆收藏的一枚田黃石印章說起。這是一枚包漿濃厚,色澤濃艷的田黃石,乃吳湖帆的私人收藏,吳湖帆特別滿意這枚田黃的質(zhì)地,愛不釋手,原本應(yīng)該好好珍藏,多加把玩的,然而吳湖帆卻對田黃章所刻的印文不甚滿意。
吳湖帆畫梅景書屋圖
原來,印面篆刻的是一句“人因見懶誤稱高”,這句話出自宋代著名詩人陸游的《六日云重有雪意獨酌》:“遍游藪澤一漁舠,盡歷風(fēng)霜只缊袍。天為念貧偏與健,人因見懶誤稱高。地連海澨濤聲近,云冒山椒雪意豪。偶得名樽當(dāng)痛飲,涼州那得直葡萄。'說的是有的人因為性格懶散卻因此被人稱為高明。
這句話自嘲又論世,元代詩論大家方回稱贊它“善斡旋,有味”,以此作為閑章用語,本也頗有韻味,但是吳湖帆偏偏不喜歡這個印文,便找來了當(dāng)時著名的海上篆刻家葉潞淵為他改刻成“十里荷花”。
十里荷花 葉潞淵篆
葉潞淵一看到這枚田黃石,也為它的質(zhì)地所震撼,但他同時鑒定出印面乃是清代篆刻家吳讓之所篆刻。
吳讓之在清代印壇非常有名,其篆刻功力深厚,引書入印,刀法舒展流暢,結(jié)體剛?cè)嵯酀?jì)、方圓相融,又充滿了清健優(yōu)雅、遒勁生動的美感。
吳昌碩曾經(jīng)評價吳讓之的篆刻藝術(shù):“讓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漢印璽探討極深,故刀法圓轉(zhuǎn),無纖曼之氣,氣象駿邁,質(zhì)而不滯。余嘗語人:學(xué)完白不若取徑于讓翁。”足可見其藝術(shù)水準(zhǔn)之高妙。
人因見懶誤稱高
這枚“人因見懶誤稱高”閑章,恰恰呈現(xiàn)了吳讓之朱文印的典型特征,印文中行實而左右虛,“人”“稱”“高”皆有大塊空白互為呼應(yīng),很具有藝術(shù)價值與歷史價值。葉潞淵自然非常舍不得將它磨去。
可是,印章是吳湖帆的,而且吳湖帆“出身膏粱,是封疆大吏吳大徵的文孫,十足‘少爺脾氣’”若是不按照他的意思磨去原印重刻,估計吳湖帆不會答應(yīng),這可難倒了當(dāng)時的葉潞淵。
到底怎么辦呢?葉潞淵躊躇來糾結(jié)去,輾轉(zhuǎn)反側(cè),無奈只好找了另一位篆刻家陳茗屋一起商量,想著能不能既按吳湖帆的意思重刻印章,又能夠保留下吳讓之的篆刻。
思來想去,陳茗屋提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原有的印面用鋸條鋸下,再粘貼到其他的素章上。葉潞淵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便找來了一方上好的青田石章,打算將鋸下來的“人因見懶誤稱高”粘上去。不過當(dāng)他們把印面鋸下時,卻突然被眼前的一切嚇了一跳——
陳茗屋在《懷葉潞淵先生》一文當(dāng)中這樣敘述當(dāng)時的情景:“一鋸,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秘密——石芯居然是白色的,原來這本來是一方白色的粉石,田黃的色澤是人工染上的。染得好,且歷時久遠(yuǎn),有了包漿,外觀迷人。遂騙倒眾人。”
吳湖帆 《梅花圖扇》
由于田黃產(chǎn)量很低,兼之大部分田黃進(jìn)貢宮廷,流傳于民間的田黃尤少,“物以稀為貴”,因此就給了當(dāng)時不法商販牟利的機(jī)會,他們將與田黃略有相似的其他品類的石頭加以染色,充作田黃出售,借此賣出高價,而這枚“田黃”正是以低廉的粉石進(jìn)行染色。
由于顏色染得像,加上包漿濃厚之后,色澤更加深沉,因此即使是一代鑒藏大家吳湖帆,也被這枚“田黃”所迷惑,包括這方印章的篆刻者吳讓之,也沒有辨識出印章材質(zhì)作偽的痕跡。
如果葉潞淵按照吳湖帆的吩咐,將吳讓之所篆刻的印面磨去,那么一枚被磨去原印的假田黃可謂“損失巨大”,既喪失了藝術(shù)價值與歷史價值,同時也失去了材質(zhì)價值。
好在吳讓之的印面被“搶救”了下來,葉潞淵就在粉石的印底上篆刻了“十里荷花”,交還給了吳湖帆,據(jù)說吳湖帆收到印章之后,對葉璐淵所刻的印文十分滿意,至于這枚“田黃”章的材質(zhì)已成定局,即便無奈也再無可計較,這場風(fēng)波也就由此平息了。
話說回來,印章材質(zhì)的鑒定需要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與知識,尤其是某些經(jīng)歷了長久收藏、包漿濃厚的老印章,鑒定起來更加困難,非一般人能夠輕易掌握,吳湖帆雖說是書畫上頭的鑒定大家,但術(shù)業(yè)專攻,遇到這樣精心作偽的老“田黃”也難免偶有出錯。
吳湖帆朱文閑章“待五百年后人論定”
雖然吳湖帆在這枚“田黃”章的材質(zhì)真?zhèn)螁栴}上吃了虧,但卻不可否認(rèn)他高超的書畫鑒定眼光,即便是在鈐印的鑒定上,他也能夠通過印鑒來鑒定畫作的真?zhèn)危热缢鶕?jù)“南京解元”一印判斷出一幅傳唐寅作品用印時間和畫家生平的沖突,從而鑒別出這幅作品當(dāng)屬偽作,再比如他根據(jù)“學(xué)圃堂”一印,鑒定出《攜琴訪友圖》乃是唐寅四十歲之后的畫作。
將鈐印結(jié)合到作品的真?zhèn)巍⒛甏呐袛嘀校瑓呛芍^信手拈來,運用純熟。而這必須通過長年的知識與經(jīng)驗積累還有高超的悟性才能夠做到,實在令人嘆服。
吳湖帆1957年作
玉屏秋色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關(guān)于吳湖帆收藏中流播甚廣的一則傳言,說他時不時愛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隨意切割作品,這一傳言出自陳巨來的《安持人物瑣憶》——在這本回憶錄里,有一篇《吳湖帆軼事》,記錄了吳湖帆與陳巨來的交誼,其中提到“古畫逢到吳氏(即吳湖帆),不是斬頭,便是斬尾,或者削左削右,甚至被其腰斬。蓋吳購得同時齊名之畫件吋,偶有參差長短,吳必長者短之,闊者截之,務(wù)必使之同一尺寸方才滿意。”
這一軼事流傳甚廣,而實際上,從吳湖帆自己的記錄中來看,他非常反感隨意切割古畫的行為,“被庸工割裂,充市賈酒資,不勝惋惜”,“余年十三,課讀之暇,輒好弄筆,漸知古人一點一畫咸是心血中來,乃遇片紙只字,勉為珍惜,迄今二十余年”。
吳湖帆對于古畫的拼配與拆裝建立在對于殘缺字畫的珍惜之上,希望能夠?qū)⒐湃说乃囆g(shù)通過自己進(jìn)行整理,形成統(tǒng)一的、成系列的收藏,或是由于成套作品中出現(xiàn)了偽作或者單件作品中出現(xiàn)了偽款,而進(jìn)行去偽存真的一種手段,而并不是蠻橫地切割,更不是為了尺寸大小這種簡單粗暴的形式統(tǒng)一。
陳巨來刻
壽山石吳湖帆自用印章 燕子池塘黃離院落海棠庭戶
拓片 印文
陳巨來刻
壽山石吳湖帆自用印章
燕子池塘黃離院落海棠庭戶
而《吳湖帆軼事》所說的另一件事,即關(guān)于吳湖帆的用印,陳巨來說“湖帆原來所用之印,均為趙古泥、王小侯之作,亦一例廢置,且笑謂余曰:‘我自己從此不刻了,讓你一人了。昔惲南田見王石谷山水后,遂專事花卉。吾學(xué)惲也。’終湖帆一世,所用印一百余方,蓋完全為余一人所作者。”
吳湖帆作《并蒂蓮》
實際上,吳湖帆在結(jié)交陳巨來之后,依然用了許多其他篆刻家為他篆刻的印章,這些包括陳巨來所篆刻的印章在內(nèi),常常出現(xiàn)在吳湖帆的作品和藏品上,蔚為大觀。他的不少印章無論是藝術(shù)水準(zhǔn)還是印文內(nèi)容,都很值得細(xì)品。
除了姓名印以及“梅景書屋”這樣的齋館印之外,他所用的閑章比如“待五百年后論定”、“出門一笑大江橫”、“非夫通儒上士詎可語此”、“好林泉都付與閑人”、“萬里江山供燕幾”、“但人生要適情耳”等,印文所選用的語詞都極能夠彰顯吳湖帆的性格與志趣,也可見吳湖帆本人的品位。
1941年梅景書屋師生合影
今日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