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個宇宙,地球的存在就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一樣,在太陽系里,最大的行星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320倍,而太陽系里最大的天體——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
在太陽系外,還有更多更大的天體遠超太陽,這顆距離地球5100光年的紅超巨星——盾牌座UY,它一度被科學家們認為是宇宙中目前已知體積最大的恒星。盾牌座UY是一顆紅超巨星,在1860年被德國天文學家在伯恩天文臺編入恒星目錄。它的直徑約為24億公里,是太陽直徑的1708倍左右,幾乎有50億個太陽這么大,能容納大約6500萬億個地球。
光環繞這顆恒星的赤道一圈都需要將近7個小時,而光環繞太陽赤道一圈僅需要 14.5 秒。如果這樣說你還沒有概念的話,那我們把盾牌座UY放到太陽的位置上看看,要知道,地球距離太陽約為1.5億公里,而盾牌座UY的半徑幾乎是日地距離的8倍,如果將盾牌座UY放在太陽系中,它的表面可以延伸到土星軌道附近,而我們的地球和其他4顆土星軌道以內的行星都會被盾牌座UY吞掉。所以說,如果地球在太陽面前還能比喻成一粒芝麻在西瓜面前的話,那么太陽在盾牌座UY面前,連一粒芝麻都算不上。
作為一顆紅超巨星,盾牌座UY的生命其實已經快要走向終點,盡管它的體積巨大,但質量卻沒有這么嚇人,只有太陽質量的7-10倍,這是因為它的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恒星中心,而它之所以能膨脹到現在這個樣子,是因為目前的盾牌座UY已經開始融合氦,并繼續在核心周圍的殼層中融合氫,由于氦比氫更重,更為強烈的引力坍縮效應使得核聚變反應速率變得更快,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能量更多,輻射壓更強,原子的體積和原子間的空隙都要比原來大上許多。由于盾牌座UY的體積太大,它的引力已經難以束縛住外層的物質,所以它正在大量流失物質,每年,盾牌座UY損失的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十萬分之六,這意味著每隔10萬年它就會損失掉相當于6個太陽的質量。隨著核聚變反應的不斷進行,經過幾百萬到幾千萬年后,盾牌座UY的核心中將會合成出鐵元素。由于鐵核聚變是吸熱反應,進一步的核聚變反應將無法維持,輻射壓和重力的平衡會被打破,盾牌座UY將會在一場劇烈的超新星爆發中結束它作為恒星的一生,并且坍縮成一顆黑洞。
而現在,有一顆恒星已經取代了盾牌座UY的老大地位,新晉成為我們目前已知的體積第一大恒星,它就是史蒂文森2-18,這也是一顆紅超巨星,它的半徑是太陽的2150倍,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的中心,它的光球層將吞沒土星的軌道。
而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恒星,是R136a1恒星,位于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云中,距離地球大約16萬光年,它的表面溫度達到了53000℃,所有表面呈現出一種耀眼的藍色,它的質量是太陽的265~315倍,但對于恒星來說,質量高并不是一件好事,質量越高代表壽命越短,因為超高的質量會不斷丟失,大約在1000萬年后,R136a1恒星也會消失在宇宙中。
那么,宇宙中還存在比他們質量更大、體積更大的恒星嗎?或許有,只是目前為止人類還未發現而已,要知道,整個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差不多是930億光年,至少包含了1.27 x 10^22顆恒星,宇宙太大了,我們可能只是居住在一粒塵埃上的小矮人,在無限的浩瀚中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