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人長期服用的藥物很多,常見的有三類:降壓藥,降脂藥和抗栓藥。門診總是會遇到不少病人,用藥吃吃停停,我們今天就來分析隨意停藥的錯誤認識和危害。
01“是藥三分毒”,應當不吃或少吃
確實,藥物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治病但也可能導致不良反應,但心血管常用的藥物副作用的發生概率是很低的,多數副作用也是輕微的,而且醫生開藥時也會告訴病人藥物主要的副作用。
對于高血壓、冠心病之類不能“根治”的病人來說,長期服用降壓藥、他汀類降脂藥、阿司匹林類抗血小板藥獲得的好處遠大于藥物引起的危險。
02降壓藥會有依賴性,最好不吃
很多人認為降壓藥有依賴性,一旦吃了不會再停藥。降壓藥當然不會有依賴性,那為什么服了降壓藥絕大數病人不能停藥了呢?
原因是高血壓疾病是一種慢性病,目前只能做到可控制,還無法根治,所以絕大多數患者都需要按醫囑使用藥物,降低并維持血壓在目標范圍內,專業術語叫“血壓達標”。
03血壓、血脂降下來就能停藥,高起來再服藥
服用一段時間降壓藥、他汀,病人的血壓、血脂會降下來,這能說明藥物有效果,不能說明高血壓、高血脂已被治愈。
血壓穩定正常以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比如季節變換)在嚴密觀察下,有時可適當減藥,但不建議停藥,不然多數情況下血壓會反彈。同樣,停用他汀也會出現血脂再升高現象。這種情況下血壓、血脂的波動對心腦血管造成很大的危害。
04沒有不適感就不需要吃藥,不舒服了再服藥
因為每個人適應性不同,例如有人血壓高達180mmHg以上也沒有什么癥狀,但如高血壓長期不控制,心臟、大腦、腎臟等“靶器官”的損害已經悄無聲息地發生了,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腎功能不全等嚴重問題的風險大大增加。
而血脂升高更是沒有任何癥狀,只有出現心、腦、下肢動脈狹窄才出現癥狀。所以,等到不舒服了再吃藥,已為時晚矣!
05心臟藥需要定期換一換,可以避免副作用
頻繁換藥或隨意換藥,會導致藥物的血液濃度不穩定,血壓、血脂水平也就不穩定。這種波動對血管的危害很大。所以,在選擇某些藥物后,如果獲得了滿意的療效,就應該繼續堅持服用。
經常換藥既不能加強療效,又不能減輕副作用,這跟吃飯常常換換口味完全是兩回事;另 外,適合別人的藥不一定適合你,服藥不能“攀比”。
06裝了心臟支架不用再服藥
心臟置入支架現在是冠心病常見的治療方法,尤其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大部分病人置入支架以后沒有胸痛、胸悶癥狀,有些病人覺得病好了,不再服藥,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一方面,冠心病是不能“治愈”,支架相當于打通血管“隧道”,需要長期藥物維持治療,不然還會再堵塞;另一方面,突然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抑制血小板聚集藥物,可以誘發血管支架內血栓,導致心肌梗死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