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寶石指南
要說碧璽中最珍貴的一種,相信大家都會認為非帕拉伊巴莫屬。誠然,帕拉伊巴碧璽自 20 世紀 80 年代后期被發(fā)掘,自此,其耀眼的霓虹藍色和綠色令珠寶界為之震撼。
不過,除了帕拉伊巴,今天小南要和大家聊的一種紅碧璽也并不遜色,甚至可以和紅寶石“以假亂真”。它就是——盧比萊碧璽(Rubellite Tourmaline)。
1954年,前蘇聯(lián)礦物學、地球化學、寶石學的奠基人Alexander Fersman 在他的書中對一種特殊的紅色碧璽這樣寫道:“我一直對樹莓或葡萄般顏色的紅碧璽有著至高無上的敬意。”
不過在那個時候,這種紅色碧璽還尚未為人們所熟知,也沒有專門的名字,但因它有著有別于普通碧璽的出眾外貌,以及接近彩色寶石之王紅寶石的優(yōu)質顏色,使得它一經(jīng)面世,便深受追捧,現(xiàn)已成功立足于世界彩色寶石之林。
沒錯,這種有著“樹莓或葡萄般顏色的紅碧璽”,就是盧比萊(Rubellite),也有人昵稱其為紅寶碧璽。
為什么會被叫做紅寶碧璽?聰明的大家一定猜到了,顧名思義,就是有著紅寶石色彩的碧璽嘛!由于大多數(shù)的紅碧璽都帶有一些棕色色調,使得寶石的整體顏色偏暗,所以在紅色系眾多不同色調的紅色碧璽中,盧比萊碧璽以其濃艷、明亮的顏色脫穎而出。
盧比萊碧璽不僅顏色美麗,它也有著一定的稀有性,它的產(chǎn)量很少,而且一般都含有很多雜質,所以真正晶體干凈有顏色鮮艷的盧比來碧璽是十分少見的。
曾經(jīng),在沒有寶石學這門學科之前,漂亮的紅色寶石都被稱之為紅寶石,這導致了許多著名的“誤會”。
▲ANNA IOANNOVNA CROWN
▲CAESAR’S RUBY
比如俄國皇冠(ANNA IOANNOVNA CROWN)上的一顆“紅寶石”,以及名叫“CAESAR’S RUBY(凱撒的紅寶石)”的吊墜,后來都被證明其實是盧比萊碧璽。
雖然憑借其自身優(yōu)異的性質及大顆粒盧比萊的收藏屬性,你能在各大拍賣會見到盧比萊的身影,但是盧比萊的價格要遠比紅寶石來得更為親民。
比如美國著名彩寶品牌 IVY 的一對總重為21.27克拉的橢圓形與一對總重為56.96克拉的盧比萊耳墜,分別在蘇富比香港拍賣會上,以65,000美金和50,000美金的價格成交。
彩寶拍賣自然也少不了 Tiffany 身影,Tiffany一枚10克拉重的盧比萊戒指,曾在紐約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 22,000美金的價格售出。
再比如佳士得2004年紐約的拍賣會上,一條由香港著名設計師王幼倫設計的盧比萊項鏈,拍出了72,000美金的價格。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一些盧比萊碧璽帶有粉紅色調,但是許多粉紅色碧璽并不能稱之為盧比萊!
盧比萊碧璽和粉色碧璽的界定一直富有爭議。有人表示需要正真很接近紅寶石色彩的碧璽才能被稱為盧比萊碧璽;也有人認定的范圍更寬一些,某些類似粉色剛玉的粉色碧璽也能算盧比萊碧璽。
大家可以看看下圖作為參考:
不難看出,在能夠達到盧比萊顏色要求的碧璽中,顏色越接近紅寶石的越好。
而大家在選購盧比萊碧璽時,同樣要牢記4C——顏色、凈度、切工、重量。
顏色:盧比萊碧璽的顏色以濃郁鮮艷,不發(fā)黑為佳。
凈度:盧比萊碧璽與祖母綠相似,都有著豐富的內含物。對寶石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即便是價值很高的收藏級盧比萊碧璽,也會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天然包裹體。因此,對于盧比萊的凈度不能過于苛求。
切工:與大多數(shù)彩寶一樣,盧比萊碧璽要求比例協(xié)調,切工周正,以最大限度展現(xiàn)寶石的顏色與火彩為佳。一些好的切工,通過更好的展現(xiàn)寶石的顏色與火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隱藏寶石的包裹體。
重量:這個不用說,自然是越大越好,相比紅寶石通常較小,盧比萊碧璽大顆粒的相對常見,作為收藏級的盧比萊碧璽,重量最好達到10克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