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總是悄悄地
從我們的指尖溜走
生命也如樹上秋葉
終將陸續凋零
任誰都逃不過歲月的摧殘
細數2018年
臧天朔、師勝杰、計春華、李大為、李詠
等名人相繼因癌癥去世
癌癥仍然是許多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在醫生日常診治中,患者經常會有一些問題和困惑。今天昆明中研甲狀腺醫院收集了幾個相關的問題,一起來看看答案。
Q:
腫瘤標志物升高就是得了癌癥嗎?
A:
不是,某些良性疾病腫瘤標志物也會升高,腫瘤標準物的檢測意義在于動態變化,比如進行性升高則對癌癥有提示意義。臨床中的各種腫瘤標志物只能作為腫瘤的輔助診斷指標之一,臨床的診斷不能僅僅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結果來確定,需要結合其他檢查。
Q:
患癌都是運氣不好,預防也沒用?
A:
前段時間,有文章稱66%的癌癥相關基因突變是因為基因復制中的隨機差錯導致的。一時間,很多人認為“66%的患癌都是運氣不好”。這種說法顯然不對,基因突變只是癌癥發生的必要條件,但不充分。導致癌癥可能需要多個基因突變,而外界某些因素也是誘發基因突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只要有一個突變基因的誘因是來自于外界因素,那么這種癌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可以預防的。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1/3惡性腫瘤可預防,1/3可治療,1/3可治愈,預防癌癥的主動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里。
美國癌癥研究學會指出,防癌最簡單方法是多吃果蔬,可減少20%患癌幾率,并建議民眾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約85克)、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保持標準體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戒煙限酒。
只要堅守“預防重于治療”的第一道防線,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癥危險因素,再加上定期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癥并不難。
Q:
攝取碘過多是甲狀腺癌的罪魁禍首嗎?
A:
不是。甲狀腺癌與遺傳、頭頸部輻射、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因素有關。目前無確切證據證明碘攝入過多導致甲狀腺癌,且常規飲食中攝入的碘含量不足以導致碘攝入異常增多。補碘的益處遠大于碘過量引起的風險。當前數據顯示甲狀腺癌發病率高,是因為篩查手段更精準。
Q:
X線、CT、PET/CT等醫學檢查輻射會致癌嗎?
A:
不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與輻射“親密接觸”,盡管看不見摸不著,卻都在不知不覺中承受著射線的輻照。
而在X線、CT、PET/CT等醫學檢查中,輻射被嚴格控制在絕對安全和盡可能少的范圍之內,和坐一次飛機的輻射差不多。
以PET/CT為例,受檢者受到的輻射主要來源于注射的放射性造影劑,其輻射劑量大約為5-10毫西弗,遠遠低于會對人造成損傷的劑量。此外,人體會自我修復,很快輻射影響基本完全消除了。
Q:
癌癥切除后,患者出院回家就不用隨訪了?
A: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地告訴大家:要!肯定要!絕對要!
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具有局部復發和全身轉移的可能性,所以對腫瘤的治療是艱巨的、長期的。
腫瘤病人接受治療后,還應定期進行復查和隨訪監測。根據疾病的不同,隨訪時間略有差異,但一般每3個月或者半年一次,5年以后可1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