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快餐文化背景下,動筆寫字已經是變得極為“奢侈”的一件事,人們交談都是對著一部手機直接語音輸入,由系統自動轉換為文本信息或者直接發送語音消息,學習生活所需資料可以直接通過電子打印獲取,這就導致很多人“提筆忘字”,甚至看到一個本來十分熟悉的字也得看半天才能想起來是什么字,有的字明明很眼熟但是就是讀不出來,喪失了基本的書寫能力和識讀能力……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即使是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書寫依舊是最值得信任的信息保存、傳遞方式,白紙黑字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還是要比一枚存儲卡或是一個云盤靠譜,雖然它已經不再便利。更何況,寫好中國字,是每個中國人都要具備的基礎技能,它不但代表了你的學識與藝術修養,更代表了你對“炎黃子孫”這個驕傲身份的認同。展望未來十年,以其它高科技手段完全替代書寫,幾乎不可能,雖然可以打印復印,但在一些重要場合需要表明身份的時候依然需要親自手寫。為了滿足生活的需求,也為了提高個人藝術修養,練好書法,尤其是硬筆書法,寫一手好字,是重中之重。“如何能高效率寫好硬筆字”也就成了人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么是硬筆書法?它與軟筆書法有何異同?下面我們就對一些認知誤區一一進行系統闡述:
誤區一:軟筆書法好,硬筆書法一定好
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雖同樣書寫中國漢字,且構成元素和審美角度幾乎無差別,但仍然有各自的側重點。軟筆書法由點、線、面構成,三者重要程度幾乎無差別,但由于工具性能原因,硬筆對于面的表達遠不如軟筆便捷流暢,這就導致硬筆書法的基本構成元素中,點、線更加重要。
硬筆與軟筆自身特性有區別,會導致硬筆軟筆的執筆、發力、運筆產生明顯的不同,能控制好一種不代表也能控制好另一種。還有,硬筆字的章法和軟筆字也不同。
誤區二:硬筆字不是藝術(書法),純粹實用
大多數詬病硬筆字不是藝術(或書法)者,其立足點是比較軟筆書法得出的結論,最重要論據有二——提按變化不夠明顯豐富,墨色變化不夠豐富。
這種判斷的前提論據是“和軟筆書法不一樣的都不是藝術”,很不可取。因為拋開提按與墨色變化不論,單純的線條以及其所分割的空間,就足夠產生各種藝術效果,如果否定了硬筆書法,也就否定了小篆、金文。我們可以說硬筆書法的表現力不如軟筆書法豐富,但絕不能否定其藝術性。
誤區三:硬筆字不用練,認真寫就能寫好
天下沒有白來的“非條件反射”動作,用筆和結構審美一樣,都是需要后天訓練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沒經過專業訓練的人用硬筆畫線一定不會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來的直。線都畫不直,更別提準確表達自己內心賦予漢字的造型了。
通過上面的講解,相信已經解決了大家心中的大部分疑惑,那硬筆書法究竟是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就詳細說明。
硬筆書法的定義大家都知道,就是相對于軟筆書法的一種藝術形式。 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鉛筆以及現在流行的軟頭秀麗筆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價值廣等特點。
我們今天重點要講的是硬筆書法的分類,從大的方向來說,可分為硬筆書法藝術和實用硬筆書法,前者主要強調藝術性,后者主要強調實用性。
硬筆書法藝術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用硬筆盡量表現出古帖的藝術效果(包括用筆、結體、章法等),例如筆畫的起行收、粗細,都極力進行表達;另一類則把重點放在古帖的結構上,力求結構的自然美觀,對用筆的刻意表達要求不高。但不論是哪種,都是對于古帖的一種藝術追求,因此我們把這稱之為硬筆書法藝術,它的受眾是對書法有一定的興趣和鐘愛書法藝術的人。
而實用硬筆書法追求和強調的便是實用性,受眾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漢字書寫有一定需求的人,例如文職工作者、在校學生、教師等。它的分類一般是從需求和年齡段出發的,可分為實用行書(主要針對成人和小學六年級以上學生)和實用楷書(主要針對幼兒和小學六年級以下學生)。而近幾年又出現了一種實用楷書,業內人士將之稱為“楷書快寫”或“作業體”,這種字體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學生日常作業書寫與在書法機構書寫“兩張皮”的問題。
既然知道了硬筆書法的分類,那在字帖的選擇上就有了取舍:
硬筆書法藝術方向可以選擇歷代經典法帖(軟筆)進行系統學習,但要有所取舍,由于硬筆工具的天生限定,選擇提按變化極為細膩豐富或粗細對比極為強烈的書體,是不太明智的,即使能夠實現這些復雜操作,但也相當困難,有時甚至要借助描畫,脫離了自然,影響書寫感,更影響情感的宣泄,藝術是離不開情感宣泄的。在此我們推薦如下:
楷書:鐘繇、二王、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唐人寫經(部分提按幅度小者,如《靈飛經》)、瘦金體、趙孟頫、文征明等;魏碑需要大的塊面,在找到合適工具的前提下(如美工筆),也可以學習。
行草書:《蘭亭序》、《集王圣教序》、《文賦》、《書譜》、《自敘帖》、米芾、趙孟頫等都是較為優秀的學習對象。
篆書:秦小篆、秦權量銘文、唐篆。
隸書:簡牘帛書、《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
選帖一定要慎重,這將大概率決定你是否能堅持下去。
實用硬筆書法方向就要分別對待:
文職工作者:可以現代書家硬筆字帖為主,如田英章、吳玉生、盧中南、荊霄鵬等。
教師:除上述書家字帖之外,教師還應該熟悉并掌握中小學生課后生字表的生字,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
小學低年級(1~2):此時學生課業壓力不算太大,可以系統跟著課后生字表的規范楷體進行同步練習,重點掌握漢字筆畫和結構。
小學中年級(3~4):此時學生課業壓力增加,同時也有了一定的結構意識,可以以現代書家的字帖作為引導,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書寫風格,同時輔以楷書快寫的訓練,逐步提高書寫速度。
小學高年級(5~6):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書寫能力和審美觀,可以逐漸過度到硬筆行楷的學習,也可以在此同時讓對書法感興趣的學生進行古帖的臨摹與創作。
初中生:實用行楷、臨古。
高中生:實用行書、臨古。
在這里我們要說明的是,硬筆書法的學習和軟筆書法一樣,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直接上手行書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楷書訓練,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我們比較推薦的是先系統地進行楷書訓練,之后順利過度到行草書的學習,這樣會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當然這樣做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有些人會因為楷書的長時間學習,在書寫行書時會出現結體呆板的問題,不過這只是前期的現象,等到熟悉行書特征以后自然就會轉變過來。
實用硬筆行楷訓練營正在招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