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緊扣教材,抓基礎和主干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對于政治備考來說,不管考試模式如何變化,通過對主干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考查來落實雙基是不會改變的。事實證明,這是政治備考中最基礎和關鍵的環節。
其次,復習課也要生動活潑,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由于復習課的內容,對大多學生來說是熟悉的,有些甚至已完全掌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復習課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注意趣味性,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讓他們成為復習的主人。忌教師一味講解,學生一味練習,要注意經常變換復習方式,有機運用電教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把知識轉化為教學技能,重在溫故知新,重在提高。
再次,重視解題訓練,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指導,提高規范答題技巧。解題能力訓練包括兩大題型:選擇題和主觀題,重點是四個環節:審題、解題思路、理論切入點、答案規范化。一詞一詞的帶學生讀設問,一句一句的教他們讀材料,分析答案為什么要這樣寫,每一個要點、每一句話是從哪里得來,是從設問、還是從知識、或是從材料中得來;總結每一種題型的答題模板。然后讓學生自己分析。同時還要把設問相似、答案不太相同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分析,為什么看上去相似的兩道題,為什么答案卻有比較大的區別,從中摸索出審題和組織答案的方法。
第四,關注社會時政,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科素養。高考命題所用的材料信息往往緊跟實事熱點,特別是重大政策方針或事件的原因、措施、意義,特別是相關的時政語言描述,近年來直接出現在了題肢或答案中。因此,在復習備考中,一定要把握熱點,滲透熱點,必須依托熱點重新構建知識體系。
最后,大量做題,精選試題;學生出題。考前一個多月時計劃對大量的模擬題進行研究,計劃每個老師要看和做 300 來套題左右。一方面,可以回避那些考得太多了的題目,減輕學生負擔。因為那些在各地的模擬題中頻繁考的題,高考肯定是會回避的。另一方面,通過大量做題,精選出試題,用于學生的練習。尤其是那些設問比較巧妙、命題角度新穎、答案比較有綜合性的試題,可以用來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分析和審題的能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