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針灸 | 重注《標幽賦》


重注《標幽賦》
小編整理自桂亮針灸的博客,《標幽賦》中有些文言小編在讀時不甚明了,未看過其它注釋,偶然看到此篇,摘于此,望大家共同進步。

注解《標幽賦》一直是筆者的一個心愿,因為在歷代針灸歌賦之中個人認為:《標幽賦》是所有針灸歌訣里最有代表性也代表了古代針灸技術的最高峰,所以從習針開始就想對《標幽賦》進行重新注解。20年過去了相信現(xiàn)在對針道的理解也與往日有所不同,故斗膽將畢生所學對《標幽賦》進行再注解,希望與之前歷代針灸注家注解內涵上有所區(qū)別,更希望有悟性的學者能從中領悟到《內經(jīng)》中針灸的精髓。

拯救之法,妙用者針。

注:自《內經(jīng)》成書以來,《靈樞》稱之為《針經(jīng)》,可見針灸歷史悠長,在《傷寒論》系統(tǒng)方藥之前針是占主導地位來救死扶傷的,正因為當時用針灸治療廣泛,針法的高下就自然天壤之別,針技高超自然能起死回生,所以全在妙用。

察歲時于天道,定形氣于予心。

注:歲時于天道,大而言之五運六氣,小而言之子午流注,另還有一層深意就是要順應天時不可逆而行之。定形氣于予心,不但指醫(yī)者也包括患者都要心平氣和,針治之前氣血穩(wěn)定保持常態(tài),氣定形定心定才能正確判斷和治療。《標幽賦》后面提到子午流注八法五門,為什么是醫(yī)道正宗?答案就是:察歲時于天道,古人醫(yī)家觀天之道辨陰陽之機才研究出子午流注,雖然現(xiàn)在醫(yī)者都知道子午流注,但真正臨床運用者萬中無一。

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

注:連接上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最終法效天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氣機與天道相應也有浮沉升降,人必須與天道相統(tǒng)一才能順應自然,春夏氣浮升于表,秋冬氣沉降于里,體型之肥瘦自當活用深淺刺法,所以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所表述的含義仍是順應天道。

不窮經(jīng)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jīng)尋。

注:這二段兩次提到經(jīng)絡,由此可以看出經(jīng)絡在針灸治療的重要性。古人云“醫(yī)者不明經(jīng)絡猶人夜行無燭”、“凡治病不明臟腑經(jīng)絡,開口動手便錯”聯(lián)想到當今針灸的混亂現(xiàn)象,許多新針法根本不提到經(jīng)絡也在針灸治療,首要批判的就是全息療法,如果這些特定的所謂全息穴位能夠重復療效,那么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治不好的疾病了,事實證明這些所謂的全息療法能達到這樣的療效嗎?還有當前十分熱門的董氏針法根本沒有經(jīng)絡理論,所依賴所謂的經(jīng)驗穴位就好像秘方偏方一樣。更依靠門人的巧舌如簧迷惑一些入世未深的初學者,當然發(fā)揚自己門派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素不知正是因為他們的門派觀念為了一己之私誤導了正統(tǒng)針道阻礙了正統(tǒng)針道的發(fā)展,從長遠的眼光來說這些人才是針道誤人誤己的罪人。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穴出云門,抵期門而最后。

正經(jīng)十二,別絡走三百余支;正側偃伏,氣血有六百余候。

注:承接上文經(jīng)絡,此段源于《靈樞》《五十營》《營氣篇》,營氣之道,內谷為寶,子午流注納子法也是由此而出;別絡走三百余支,氣血有六百余候同樣也是由此而出,聯(lián)系上文因此經(jīng)脈者所以處百病決生死,不可不知也。

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識迎隨,須明逆順;

注:竇太師再次強調經(jīng)絡的重要性,對于經(jīng)絡的走向必須要明順逆識迎隨,為今后的針刺手法補瀉指明了方向,明知順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隨而濟之,針道畢已。

況夫陰陽氣血,多少為最。

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

而有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

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

注:此段源于《黃帝內經(jīng)素問》—血氣形志論第二十四篇:夫人之常數(shù),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shù)。

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明白了陰陽氣血多少,臨床中就能舉一反三,《內經(jīng)》中許多問題都要反著看,出氣惡血都是屬于瀉法,那么用補法我們就要運用逆向思維,那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

注:承接上文明白了陰陽氣血之多少,而后就要落實到具體的運用針刺補瀉手法了,該調氣的調氣,該出氣的出氣,該出血的出血,出氣者未必出血,出血者必出氣,所以不可傷其經(jīng)脈氣血。

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

未至也,據(jù)虛實而候氣。

注:對于針灸手法的補瀉,可參見《靈樞》《九針十二原》及《小針解》二篇文章。這二段簡潔的概括了氣至與未至的手感,提出氣未至要候氣,氣既至要根據(jù)寒熱而考慮留針長短祛疾,留疾也有理解為留針和不留針,個人認為針既然能夠通過留針調氣,就能夠同時祛寒祛熱,只是留針時間長短相對有所區(qū)別,所以筆者理解為考慮留針時間長短祛疾更為貼切。

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

氣未至也,似燕處幽堂之深邃。

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

注:再次重申得氣的重要性,以魚吞鉤餌來形象形容得氣的手感,以燕處幽堂來形容未得氣的空洞,最后的總結就是以得氣與否來衡量療效,氣速與氣遲之間的療效有著天壤之別,這也是竇太師反反復復的再三叮嚀,實在是用心良苦!

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

七星上應,眾穴主持。

注:九針之中毫針排在第七位,其深遠意義就是上應七星眾穴主持,也呼應之前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妙用者毫針也,九針之中最精妙細微的就是毫針。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

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

注:接上文,毫針同時具有蠲邪扶正之道,決凝開滯之機之療效。既可以決凝開滯達到疏通經(jīng)絡的療效,又有蠲邪扶正益補臟腑之功效。治療疾病無非祛邪扶正或扶正祛邪,而毫針能夠同時具備或祛邪;或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

口藏比火,進陽補羸。

注:再次提出針的溫補作用,后世針灸各家提出針有瀉無補實乃謬論也!根據(jù)解剖和穴位的位置與特點進行正刺或斜刺,這都不妨礙針的溫補作用,即使井穴也能做出溫補的療效,這就是針的神奇。

循機捫塞以象土,

實應五行而可知。

注:接上文,循機捫塞等針刺輔助手法可以令氣不外出都可以達到溫補的療效,就像土的殷實篤厚一樣。而這些溫補手法的運用可以在井滎俞經(jīng)合五俞穴之中,此為子午流注針法做好了鋪墊。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

雖細楨于毫發(fā),同貫多歧。

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

注:竇太師煞費苦心再次強調針可補虛瀉實,既可平五臟之寒熱,又能夠調節(jié)六腑之虛實。上應七星之毫針,雖然細楨于毫發(fā),但能夠通過經(jīng)絡系統(tǒng)來調節(jié)氣機,沒有經(jīng)絡系統(tǒng)調節(jié)氣機,針就只是針而已,與縫衣服的針又有何區(qū)別?古人為什么有360穴?一方面說明的是天人合一,人與天道息息相關要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另一方面經(jīng)絡由點成線貫通整個人體上下內連臟腑外絡肢節(jié)調節(jié)人體的生理平衡,所以360穴更是為了說明經(jīng)絡的起止線路過程。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就知道沒有經(jīng)絡貫通的所謂奇穴,無非就是一些全息穴位還有一些所謂的經(jīng)驗穴位,這些穴位經(jīng)得起重復嗎?沒有經(jīng)絡系統(tǒng)支持的所謂奇穴越多,那么就離正確的針道愈遠,當前的所謂的董氏奇穴不正是這樣嗎?也正因為如此筆者將竇太師的《標幽賦》代表了針道的最高境界,因為這才是正統(tǒng)的針道,離開《內經(jīng)》離開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針灸皆是偽道和邪法。

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

寒熱痹痛,開四關而已之。

注:八邪四關,不單指穴位,引而伸之乃八風虛實邪正,詳見《靈樞九宮八風篇》,四關乃指肘膝關節(jié)以下五俞穴,非合谷太沖穴,簡而言之就是四肢五俞穴統(tǒng)治九宮八風之邪。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

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注:承上文必先定形氣于予心,而后才能進行針灸治療。《內經(jīng)本神篇》提出: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對神的把握其實是貫穿在整個針灸治療過程中,從開始到結束都離不開調神。本神朝而可刺,本神定而氣隨。《內經(jīng)官能篇》:用針之要,無忘其神。漢郭玉曰:醫(yī)之為言意也 , 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 神存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言也.由此我們知道上工在于守神,必神定而可施,神定方可氣隨。《內經(jīng)脹論篇》: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此乃真言也!

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

下手處,認水火是根基。

注:查了一下資料,下手處,認水火是根基,也有認為是水木為根基。水火是陰陽之征兆,氣血乃陰陽之男女,故從水火為根基,張介賓《類經(jīng)附翼》也從水火為根基,因此辨陰陽辨氣血辨水火,是一切治療疾病的根本。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璣、百會;

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

注:璇璣穴:此穴位臨心君蓋傘之上,而有天象,寓于斗運于天之意,下應心君,機運于身,故以璇璣為名。天樞穴:《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中,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天地人,上中下,其實都表達了一個含義。一:還是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二:毫針在于調節(jié)一身之氣機,在于天地交匯,萬物從生,故以三才三部喻之。

陽蹺、陽維并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陰蹺、陰維任沖脈,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

注:奇經(jīng)八脈與十二正經(jīng)同樣重要,八脈之病往往關乎人之性命。沖任督一源三岐,五臟之陰精皆統(tǒng)于任脈,六腑之陽氣皆統(tǒng)于督脈,沖脈為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之海,此脈若有損傷,氣血必不能封固。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里。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帶脈橫束諸脈,所以八脈者不可不知也。

二陵、二蹺、二交,似續(xù)而交五大;

兩間、兩商、兩井,相依而列兩支。

注:陰陵泉,陽陵泉,陰蹺,陽蹺,陰交,陽交這些穴位相互對應并且穴位之間氣脈又互相能夠接續(xù),貫通于人體四肢與頭部,這也是后世用透穴方法的理論依據(jù)。二間、三間、少商、商陽、天井、肩井,這些穴位相互依靠而排列于二側上肢。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

先審目意,次觀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

或平直而安定。

注:此為針刺取穴前的準備,一定要讓患者舒適安定下來,或屈伸或平直,而后可按照骨度分寸、同身寸、自然標志等方法進行精準的取穴,所以先以目審,后觀穴位在肌肉分間處的定位標志。

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

在陰部郄腘之間,動脈相應。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經(jīng)用一經(jīng)而可正。

注:此段描寫了五俞穴井滎俞經(jīng)合取穴之法,陽經(jīng)大多都在筋骨之側陷下之處,而陰經(jīng)取穴定位大多在動脈之處,比如五臟原穴皆在動脈之處,教科書上一直說要避開動脈,而《標幽賦》中卻說動脈相應,孰是孰非?取穴必在井滎俞經(jīng)合之中補虛瀉實,而在經(jīng)脈的運用必在開闔樞三經(jīng)之間進行調節(jié),這才是取穴的正確道路。

頭部與肩部詳分,

督脈與任脈易定。

明標與本,論刺深刺淺之經(jīng);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逕。

注:治病必求于本,本在于臟腑在于井滎俞經(jīng)合,其余外在疾患表現(xiàn)皆是標。任脈與督脈可以理解為陰和陽,明白了標與本,陰和陽,所以知道頭肩部的疾患皆屬于標,因此可以根據(jù)井滎俞經(jīng)合進行深刺或淺刺。對于治療疼痛類疾病,則要取相貫的經(jīng)脈絡穴進行分流疏導。

豈不聞臟腑病,求門海俞募之微;

經(jīng)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

注:臟腑病在背俞、腹募,以及周圍含有門海的穴位皆有微妙的反應,其實也就是壓痛麻木等等異樣反應。經(jīng)絡不暢通,則要通過原穴、絡穴、交會穴等來進行疏通,這也是用針的一些基本針灸原理。

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

但用八法五門,分主客而針無不效。

注:四根三結詳見《靈樞根結篇》,標本根結歸根到底注重的還是本和根,因為本與根就好比樹木之根蒂,而標與結就好比樹木之枝葉,只有根蒂堅固方能枝葉推陳出新。八法五門此為子午流注,子午流注的核心就是五門八法,李誕在《醫(yī)學入門》曰:三百六十五穴統(tǒng)于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統(tǒng)于八穴。

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

十二經(jīng)絡十二原,是謂樞要。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

一時取一十二經(jīng)之原,始知要妙。

注:此為《標幽賦》核心內容,也是岐黃正宗心法。八脈者先天之大道,十二原乃先天所留止之處,竇太師一再反復強調元氣的重要性,而《靈樞經(jīng)九針十二原》更是擺在了《靈樞經(jīng)》的第一篇起到總領綱要的作用。一日六十六穴之法以喻六十六穴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啟,一時取一十二經(jīng)之原,以喻元氣周流全身,也同樣隨時隨地可取用。明白了正宗岐黃心法,才知道其余皆是偽法。

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jīng)。

注:手法手法功夫最終體現(xiàn)還是在手上,畢竟還是通過手法來調節(jié)氣機,而呼吸只需保持常態(tài)即可。刻意追求呼吸可能有一時之效但容易打破了氣機的常態(tài),反而易欲速則不達。速效之功,還是要依靠經(jīng)絡,依靠經(jīng)絡之循行交匯為依據(jù)進行補虛瀉實,而非依靠一些奇穴或經(jīng)驗穴,再此又一次強調了經(jīng)絡的重要性。

交經(jīng)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

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

巨刺與繆刺各異,

微針與妙刺相通。

注:詳見《內經(jīng)繆刺論》《靈樞官針》講述了繆刺與巨刺的區(qū)別,同樣是左病右取一為刺絡一為刺經(jīng)。不管繆刺還是巨刺最終的療效還是要通過針刺手法來體現(xiàn),正因為通過經(jīng)絡與針刺手法,所以能夠頭有病而腳上針,而不是哪里有病針哪里,這就是經(jīng)絡的意義,看得出《標幽賦》是反對局部針刺的。

觀部分而知經(jīng)絡之虛實,

視浮沉而辨臟腑之寒溫。

注:針灸治療無非就是調節(jié)經(jīng)絡氣機與臟腑功能,查其外而知其內,通過針刺穴位調節(jié)氣機之變化,能通達整個臟腑經(jīng)絡之虛實,這就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強大的分析綜合能力。

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

次藏口內,而欲針溫。

目無外視,手如握虎,

心無內慕,如待貴人。

注:用針之道貴在誠,沉穩(wěn)安定是一個針者的必備素質。記得當年老師收筆者為徒,就是看是否能坐得住定得下心,許多想學殷氏針法的人由于耐不住寂寞,最后都自己跑開了。因此下針之前先心神安靜,對患者病情進行細致分析,最終得出最佳方案,而后按主次先后依次下針。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

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

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

背目沉掐,坐臥平而沒昏。

注:當前有許多某某進針法,都在吹噓自己的進針法如何如何好,其實進針只要不疼痛就是好,而不是某某進針法好,歸根到底進針就是熟練,任何進針法只要熟練進針不痛就是好!針灸時患者一定要有舒適的體位,大饑大飽恐怯等等都不適合立即針灸,不然容易造成暈針,其實暈針都是醫(yī)者的責任,因為沒有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了解。

推于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闔。

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

注:此為子午流注的具體推算之法,當其時則開,失其時則闔,通過穴位的開闔也就可以知道臟腑之旺衰,而后則通過針刺手法進行補虛瀉實,從而達到恢復臟腑功能的效果。因此從理論上講子午流注針法乃順應天道順勢而為的針法,通過穴位的開闔進行補瀉,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卓越療效。現(xiàn)在許多針者都知道子午流注針法,也都知道這是高級的古典針法,但很少人能夠持之以恒的運用子午流注針法,所以光說不練還是等于白白浪費。

伏如橫弩,應若發(fā)機。

注:詳見《靈樞小針解》,這二句主要講解了針刺手法核心在于得機得勢,在目標沒有出現(xiàn)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和足夠的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的出現(xiàn)。因此之前筆者所說一定要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要做到靜如泰山動如脫兔,要學會再等等!

陰交、陽別而定血暈;

陰蹺、陰維而下胎衣。

痹厥偏枯,迎隨俾經(jīng)絡接續(xù);

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

靜以久留,停針待之。

必準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

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

注:明確針刺的溫補作用,補氣生血使氣血歸依。同時也講述了八脈交會穴的一些主治,調氣的關鍵還是要靜以久留,停針待之。八脈交會穴既可以組合運用,也可以分解使用,又可單獨運用。比如列缺配照海,公孫配內關,后溪配申脈,外關配足臨泣是組合運用;而陰蹺、陰維而下胎衣卻是分解使用;必準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則是單獨運用。

大抵疼痛實瀉,

癢麻虛補。

體重節(jié)痛而俞居,

心下痞滿而井立。

注:針下調氣關鍵在于辨氣,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竇太師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良好的針刺手法再結合五俞穴的運用,正確的方法加上高超的技術才會有好的療效。

六十八難曰∶五臟六腑,各有井滎俞經(jīng)合。皆何所主?然經(jīng)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jīng),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jié)痛,經(jīng)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jīng)合所主病也。即三百六十穴統(tǒng)于六十六穴。

心脹咽痛,針太沖而必除;

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

胸滿腹痛刺內關,

脅疼肋痛針飛虎。

筋攣骨痛而補魂門,

體熱勞嗽而瀉魄戶。

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

眼癢眼痛,瀉光明于地戶。

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

刺偏歷利小便,醫(yī)大人水蠱。

中風環(huán)跳宜刺,

虛損天樞可取。

注:這段主要講解了穴性的主治,這樣在臨床中則更有針對性的運用。穴位的主治大多數(shù)是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疾,另一方面則通過藏象的辨證關系在進行取穴治療,例如刺偏歷利小便,虛損天樞可取等等。因此在臨床中也要活用子午流注,陰陽相貫,剛柔相濟,子母相生,相互促進等等方法,一方面是為了擴大子午流注的運用范圍,更重要的是為了圍繞著中醫(yī)臟腑辨證的需要,這就需要有扎實的中醫(yī)理論根基,如此方能在臨床中取得佳績。

由是午前卯后,太陰生血疾溫;

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注:詳見《內經(jīng)八正神明論》及《靈樞歲露論》,再次重申用針之道一定要順應天時。人體精氣盛衰與天地息息相關,雖一日之陰陽變化即包含了一月之陰陽變化,這也是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歲露論》曰: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發(fā)堅,腠理郗,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wèi)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fā)殘,膠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循捫彈弩,留吸母而堅長;

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

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

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

注:運用針刺手法必須在守神和得氣的前提下,不然又走入粗守形的死路之中。

望不補而晦不瀉,

弦不奪而朔不濟。

注:之前已經(jīng)提到由是午前卯后,太陰生血疾溫;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何必再次提到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豈非多此一舉?其實我們還是要考慮到逆向思維,順應天時最終還是要回到具體的治療方案之中,有時候的逆向反而就是順勢,讀者應深思之!

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

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

避灸處而加四肢,四十有九;

禁刺處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注:看得出竇太師重針輕灸。精其心而窮其法,正其理而求其原,這二句經(jīng)典話語是竇太師鞭策激勵我們后學走一條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正確道路!研究理論首先要正確,而后一定要找到源頭,這就是“求其原”;對于針灸的實踐方法也一定要精心深入探究,直至將這實踐方法研究透徹,故稱之“窮其法”。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復蘇;

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會維而復醒。

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即射;

懸鐘、環(huán)跳,華佗刺躄足而立行。

秋夫針腰俞而鬼免沉疴,

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

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

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注:《標幽賦》的最后二段,歷代醫(yī)家?guī)缀醵紱]認真思考過,所以注解上都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直白翻譯,都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筆者以為竇太師的《標幽賦》主要講解的是子午流注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而這一段舉例古人針灸家的經(jīng)典案例,一方面的確說明針灸的卓越療效,但這些舉例的針法與竇太師的針法沒有相同之處,這是否要暗示我們進一步的思考,我們要考慮的是竇太師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思考到這一步,那么下一段的文章我們就會有新的思路了。

嗟夫!

去圣愈遠,此道漸墜。

注:圣指什么呢?根源自然就是《內經(jīng)》《針經(jīng)》。由此可見竇太師針法與《內經(jīng)》一脈相承,并已經(jīng)總結出陰陽對立進退天人合一的針法精髓,只可惜此道已經(jīng)墜落,正因為離《內經(jīng)》岐黃正宗心法愈來愈遠了,所以真正能明白的人已經(jīng)是鳳毛麟角,這幾句讀者都要仔細辨別,與下面承前啟后,如此才能揣摩竇太師的言外之意。

或不得意而散其學,

或愆其能而犯禁忌。

注:岐黃正道為什么沒有很好的傳承下來?其一就是沒有領會《內經(jīng)》《針經(jīng)》的精髓,并且缺少強大的綜合分析能力;其二即使明白了岐黃正宗心法,但是往往不能功成身退招致誹謗,更容易招致禍害。正因為如此岐黃正宗心法很難普度流傳,所以此道已經(jīng)墜落很難再得到發(fā)揚。

庸愚知淺,難契于玄言;

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

注:正因為易招致禍害,所以岐黃心法無法和盤托出。針道淵博精深,能有幾個人能明白呢?從這幾句話中可以反證竇太師已經(jīng)得到了岐黃正宗心法,只是不肯多說而已,那么所說的岐黃心法就只是天人相應的子午流注嗎?子午流注針法現(xiàn)代針灸人都知道,難道岐黃正宗心法就這么簡單?如果就真的這么簡單,那也就不會說得之者有幾了。

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

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注:偶述斯言!偶述斯言!由此可知子午流注針法并非竇太師真正的全部岐黃心法,寫《標幽賦》也只是拋磚引玉,通過《標幽賦》這塊磚真正去了解背后的寶玉,所以才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筆者通過這么多年的研究及反復推敲,已經(jīng)明白了竇太師所說的這塊寶玉是什么了,并且在臨床中實踐中屢現(xiàn)奇效。筆者也通過資料考證,竇太師的幾位弟子也沒有全部領會竇太師的岐黃正宗心法,因為從他們的所遺留下來的著作中也只是一筆帶過,或許他們也想隱瞞些什么,或許這些弟子根本沒有明白也沒有得到全部的真?zhèn)鳌!稑擞馁x》為什么筆者稱之為針灸第一歌賦,因為從筆者的角度來看只有竇太師真正領會了正宗岐黃心法,自竇太師以后可以說是再也沒有人能領悟到岐黃針灸精髓了。為什么竇太師又說難契于玄言?因為竇太師的岐黃正宗心法說出來了以后,天下人都會點頭認可,到時雖然天下一統(tǒng)但是易招禍害易招誹謗,因此竇太師又說: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故的確不能說。之前董氏左常波偷學了筆者的一些皮毛沾沾自喜,皮毛就只是皮毛,正宗的岐黃心法就在《標幽賦》中,料想這種偷雞摸狗心術不正之徒一輩子也不可能領悟到這正宗的岐黃心法,呵呵,因之前遭左常波暗算,現(xiàn)在罵上幾句解解氣。筆者希望所注解的《標幽賦》能給予明達者開闊思路,學者由此而入一條光明大道就會展現(xiàn)眼前。重注《標幽賦》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針經(jīng)指南》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針灸之髓 博客
竇默(1196年-1280年)
獨針高級版靈穴針法
紀青山教授以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風濕痹癥
從標本根結理論出發(fā),探討岐黃針療法的起效機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西丰县| 松江区| 舟曲县| 大邑县| 芮城县| 湖南省| 泰宁县| 昌宁县| 德兴市| 搜索| 和平县| 夏河县| 柞水县| 乐亭县| 海安县| 龙口市| 北流市| 册亨县| 关岭| 峨眉山市| 湘西| 沙河市| 台湾省| 嘉义市| 余庆县| 曲靖市| 永修县| 三明市| 松溪县| 安吉县| 云和县| 柯坪县| 普洱| 增城市| 麻城市| 鄄城县| 瑞昌市| 台东县| 保康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