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在各地講課時,經常會被人問:全國幾十所中醫藥大學培養了大量的畢業生,還需要從民間考核錄用中醫嗎?
這時,陳珞珈就會為記者提供一組數據:在全國衛生技術人員中,中醫中藥人員僅占7%。全國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僅有1.85位中醫;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僅1.08位中醫,而且這些中醫并非全用中醫的方法治病。每家診所的中醫人員不足1人。一些農村和西部偏遠地區,已經找不到中醫看病了。
考核注冊民間中醫,既保存了師帶徒形式和民間獨特療法,又解放了一批身懷絕技確有療效的中醫,用改革思維與制度創新來加快充實基層和農村的中醫人力資源。解決民間中醫的問題,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培養中醫人才的長久之策。
自從《中醫藥法》出臺,給民間中醫開辟了一條合法轉正的新通道,民間中醫的注意力就從未離開過。
到《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以及《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實施,再到各省實施細則的頒布,廣大民間中醫一直都在翹首期待中。
可是等來了希望,卻也等來了一個最大的坎,那就是“推薦醫師”這個逃不掉的禁錮。
因為中國首部中醫藥法律《中醫藥法》中有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
改革性配套文件《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中也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申請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須由至少兩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推薦,推薦醫師不包括其指導老師。”
所以全國各地在以上兩個國家政策基礎上出臺的地方性實施細則,也都把這一項奉為“金科玉律”,無一例外指出,必須要兩名執業醫師推薦。
哪怕陳珞珈建議,對于大家擔心找不到推薦醫師的問題,各地在制訂地方《實施細則》時,應正視并妥善處理這一問題。
哪怕相關人士也說,考核錄用民間中醫,關鍵在于臨床水平,而不在于有幾個執業醫師來推薦。2名執業中醫師推薦,不能成為前置條件。
可是目前看來,“推薦醫師”在各省出臺的政策中,已然成為了一種前置條件,而且在推薦醫師的設立上,有的還加了砝碼,浙江省還規定要有3名執業醫師推薦。
只有海南省,哪怕規定了是需要兩名推薦醫師,但只對其中一名做了相關要求,這也是目前關于推薦醫師最為寬松的地方性法規了,民間中醫也說海南是正能量的代表。
對于推薦醫師的問題,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曾解釋,設立推薦醫師,并對執業地點、相關專業、執業年齡等進行限制,既是為了規范推薦醫師,也是便于進一步核實申報者資料的真實性。
畢竟同一地點可能溝通更頻繁些,對無照的民間中醫也應該了解些。可是現實畢竟不同于預想,更多的民間中醫其實與執業醫師并沒有多少往來。
下面,聽聽他們的心聲就知道了:
民間中醫與執業醫師有師承關系的,或在醫療實踐中得到執業醫師的指導,其專長被執業醫師所了解,這類中醫專長人員由同類別執業醫師推薦是合呼常理的。
而那些與同類別執業醫師沒有師承關系,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與同類別執業醫師沒有交集,其卓有療效的中醫專長是通過執業醫師以外的途徑加自悟獲得的。其專長與技能不被其他醫生理解,撐握與應用。這類中醫專長人員很難得到同類別執業醫師的推薦,在現有制度下對這類急待挖掘宏揚的中醫專長將會無情地埋沒掉。
“推薦制”的設定是與國家振興中醫,挖掘中醫精髓,服務社會的目標相互矛盾、背道而馳的。懇請有關部門設定出與黨和國家振興中醫目標相一致的政策制度。
我個人認為,國家真想保護挖掘民間好中醫,要以民間中醫醫生治療效果去考慮。請問有多少有醫生資格證的愿意去做推薦人呢?不認識有資格證的醫生,民間老中醫還不是沒有機會拿國家給的中醫資格證。
非常明確地說明一下,如果你找不到推薦醫師,就沒資格參加考核,你已經非法行醫多年了,有誰給你推薦?你找個不認識的推薦,就得花錢呀。就算通過朋友,親戚等關系,最起碼也得請一頓飯吧。
沒有法兒呀,我從小跟爺爺,父親學醫,又跟別的師傅學6年,到現在行醫35年了,又要考試,找推薦人,到哪兒去找呢?自己的師傅都已經去世了,哎難呀。
“需要兩名中醫師推薦”,這條政策依然體現出對民間中醫的限制和打壓。誰輕易為你推薦,人家怕擔法律風險還未必答應。
說句實話,不管是推薦民間中醫人士的中醫師,還是監考的中醫專家及評審的中醫專家,希望他們放下架子,在臨床中實打實地用純中醫和民間中醫人士比治療療效,這才是真正的評審,這才是真正為了中醫的復興!
吾已耆老,本以為久盼的《中醫藥法》出臺,能讓我這個在民間偷偷為老百姓治療了40余年的民間中醫人士光明正大繼續為老百姓服務,但經過一年的觀察,滿腔熱血的我好像被從頭上潑了一盆冷水似的。
當然,我居住北京,又有患者看得見的療效,有證無證照樣求診的患者頗多。看到求診的人,我很自豪,因為這些患者都是經過了中西醫專家的手無法治愈的人……
據我所知,有許多中醫因找不推薦醫師,至今在外潛的,還有在外游的,也有努力找的,找到了也未必給舉薦。古有“賣白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這就是當下。我知道的就不下3個中醫不參加考核,都是行醫30多年的中醫,自從要兩個推薦醫師后,他們就徹底心涼了……
由于篇幅限制,這里不能把所有相關留言展示,但大多不離此方向,所以就暫時說到此了。
醫館視界 <有溫度的公眾號>有溫度的公眾號> 一個整合中醫行業信息資訊的權威服務平臺,匯集最新中醫行業資訊、國家相關政策、民營醫館經營理念剖析等。致力于為民營診所/醫館提供最有價值的醫療信息服務,推動傳統中醫館/中醫診所行業大升級。 商務聯系 微信ID:pian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