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鎮建南村
水稻豐收啦!
9月7日,
人和鎮建南村十分熱鬧,
180畝金燦燦的水稻迎來豐收,
預計產出50噸有機無公害大米。
預計售價為20元每斤。
工作人員體驗割禾
圍觀村民紛紛下田
位于江人一路旁的建南村180畝水稻田迎來豐收,金黃與深綠交相輝映,飽滿的稻穗垂下,鳥兒蜻蜓在稻田里追趕嬉戲,微風拂過,稻穗芳香沁人心脾。
“一直住在城市里,很少看到大片的稻田,吹著微風特別舒服,這樣的鄉村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未在城市里見過如此大片的水稻,趁著稻田成熟,帶著小孩過來體驗農耕文化,特別開心。
當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村民的圍觀,現場村民也拿著鐮刀下田,不少上了年紀的村民動作嫻熟,70多歲的朱婆婆現場“解鎖”割稻谷、使用打谷機正確姿勢,“小時候聽到割禾就怕,好多年沒碰手感還是在的。“朱婆婆表示,村里多年沒有看見過稻田了,現在感覺特別好。
拆窩棚推廣綠色種植
產出綠色稻米50萬噸
建南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村里種植的180畝稻田,不打農藥、不打催化劑,雖然水稻外觀、產量都“略有欠缺”,但是種出來的完全是有機無公害的大米。
記者在現場看到,相比起之前看過的水稻田,這里的水稻田“略顯遜色”,白云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表示這是因為推廣綠色種植造成的結果,“水稻苗都是最優質的油粘米苗,水稻不打農藥跟催化劑,連除草都是人工除的,確保種出來的是有機無公害大米。”
水稻田
“以前這里種植蔬菜,分散租給外來人員種菜,為了追求短期效益,租種者過度施肥、打藥,這種掠奪式種植方式嚴重破壞了土壤。”人和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在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和人和鎮的指導下,建南村將曾經散租出去的農田統一收歸集體管理,并將田間的窩棚全部都拆除,實現連片種植,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開始修復性有機種植。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積極做好項目范圍內的規劃設計,對項目區內的道路、灌溉水系、田塊進行統一布局,引入專業農業發展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同時要求種植企業嚴格落實好基本農田管理的相關規定,對種植企業實施的農藥、肥料等進行不定期的檢查,確保新墾造地塊免受高毒害農藥等污染。
打造綠色大米品牌
提起建南村,不少人想到的便是無花果,這幾年無花果成為建南村的一個品牌。而“建南大米”,也承載著同樣的重任。
“我們這里的土壤是特別適合種植水稻的,種出來的稻米顆粒飽滿、口感好。”在建南村相關負責人看來,建南村的大米優勢應該成為一個獨特的優質農產品品牌,現在推廣的綠色種植,鼓勵建南村農業種植企業加強對土地的保護和管養,提高有機綠色食品的附加價值,提升食品安全質量。
白云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表示
接下來
墾造水田項目的實施是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實現耕地質量、數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戰略,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包含建南村墾造水田項目在內,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在江高鎮、人和鎮和鐘落潭鎮內組織實施了4個墾造水田項目,建設規模約1059畝,總投資約1.3億元。經全區上下努力推進,4個項目均已通過工程竣工驗收,預計生成水田指標約1000畝。
來源:白云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