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白酒行業是成熟產業,目前已經進入擠壓式增長。通俗點,可以這樣理解:20%的企業增長是由于80%企業的下滑,產業集中度在加劇、消費者選擇集中度也在加劇。
這些都預示著:白酒行業正在迎來品牌時代。
而洋河在名酒復興過程中,藍色經典是其復興的關鍵推力。白酒圈有一句名言:21世紀的前10年屬于藍色經典。這足以說明洋河藍色經典系列的影響力。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洋河不沿用原來的著名品牌洋河大曲,而要另辟蹊徑,費那么大工夫要建設一個新品牌呢?
一、洋河的品牌建設歷程
我們先來看看洋河當時的情況:
洋河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是輝煌時期,彼時洋河大曲和五糧液并駕齊驅。在90年代之后,因對市場敏感度不夠,品牌意識薄弱,安于現狀,思想僵化,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意識和競爭力,業績一落千丈。
在2002年之前,為了止住洋河的下滑勢頭,洋河幾乎在全國每個省份都有很多、很亂的買斷酒類產品,產品線越來越大,卻帶不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洋河在發展經營再次停頓。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3年,洋河啟動了藍色經典的新品牌。這年是洋河革新的一年,也是重啟輝煌之路的一年。
下定決心推新品牌是基于洋河的戰略雄心。于是,洋河就開始了洋河大曲和藍色經典雙品牌戰略(在并購雙溝前)。
兩大品牌的關聯性:洋河在母品牌基礎上推出“洋河藍色經典”,這屬于高度關聯的品牌延伸。關聯性品牌的好處,自然不言而喻,能繼承母品牌的許多品牌優勢和基因。藍色經典品牌相繼推出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2017年又推出了“夢之藍·手工班”。
兩大品牌的差異性:藍色經典,是洋河的高端產品,其品質、包裝、VI、價位、目標客戶與原來的洋河大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提升了很大檔次,才使得藍色經典異軍突起。
二、藍色經典的成功之處
推什么樣的品牌,不是拍腦袋出來的,都經過長期的市場調研和分析。2003年,洋河的藍色經典系列橫空出世,很快便以獨有的藍色文化、綿柔風格口味和新穎的營銷模式迅速占領了高端白酒市場(品牌定位),藍色颶風席卷大江南北。
藍色文化:洋河藍色經典一反常態,打破白酒以紅色、黃色為主色調的老傳統,將藍色固化為產品標志色,實現了產品差異化,突顯了產品個性。
包裝上劍走偏鋒,采用對立的顏色,推出了藍色包裝,獨特、顯眼!宣傳上是“男人的情懷”,用情懷主打男性消費市場,與國酒茅臺、“中國紅、紅西鳳”的西鳳酒等國內中高端白酒形成差異化宣傳,以情懷制勝。
藍色經典因為恰當運用“顏色”從而打贏了白酒包裝設計之戰,并成為中國白酒的經典案例。當時,在運用“藍色”這個元素時,遭到眾多高層的反對,但核心領導的眼光與堅持,策劃公司的引領與誘導,才得以施行。可見,成功并非偶然。
綿柔的新品類:公司從2003年開始,率先突破行業普遍應用的香型,通過技術工藝創新,經歷了一次多次的公關,對近八千人次進行口感測試,了解不同層次消費者對白酒的想法,并且分析結果。提煉出了白酒的新特征——綿柔。做到同樣的度數,洋河入口更柔,醒酒更快,這很關鍵。
整合營銷:以線上線下策劃大型活動有消費者出動的模式,以公益營銷打造民族品牌為特征的,持續性、全方位、立體化的品牌傳播組合拳。
線上布局電視廣告,以“中國夢,夢之藍”為切入點,進行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全網布局中,官方內容持續出現在消費者的屏幕上,使得消費者在各大主流網站搜索藍色經典,只出現洋河藍色經典的官方權威性內容。
線下包括地鐵、公交等進行宣傳,銷售端布局百貨超市、線下直營店等,通過獨特的藍色符號,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銷量也隨著水漲船高。
線上線下兩個維度相結合,洋河在全國掀起了一股“藍色風暴”,良好的品牌形象深深印在了消費者心智中。
實際上洋河藍色經典的成功無非傳統營銷觀念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方法的翻版:“差異化”、“定位”、“聚焦”。當然,這也同樣得益于洋河的靈活體制,管理層和員工在當時持股30%以上。說到人的因素,我了解到:洋河藍色經典成功運作主要靠洋河在1990到1992年招的幾批高考落榜生,通過企業悉心培養形成市場特種兵,殺伐四方,成就品牌。
剛開始,洋河主打海之藍,并不斷根據消費升級和品牌力提升切換助推業績的新動力。
隨著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品牌的拉力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毛利率。
三、行業其它企業雙品牌之路
其實,2000 年到2010 年也是白酒行業雙品牌的瘋狂爆發期。這期間,全興推出劃時代產品水井坊,衡水老白干推出十八酒坊,劍南春發力東方紅,洋河藍色經典掀起藍色風暴,花冠冠群芳系列產品熱銷山東,石花霸王醉面世,今世緣創造性地打造國緣品牌,稻花香推出代表湖北形象的清樣,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引領形象改變,扳倒井推出國字號產品國井,豐谷推出豐谷酒王,一品景芝掀起景芝的全國化風暴……。
這里要提一下我關注的老白干酒。在2018年啟動新戰略后,對于老白干和十八酒坊兩個品牌的定位還是有點模糊,到底主推哪個次推哪個,期待早日理清。
當然,老白干面臨的困難也更多些,不僅僅體現在現有的行業發展格局,也體現在十八酒坊品牌力不足,一直以來蝸居在河北省,品牌也主要輻射河北。
老白干的品牌定位偏低端,十八酒坊的品牌拉力不夠,造成這些年營收收入增長趨緩(扣除2018年并購聯想豐聯的因素),毛利率雖因十八酒坊有所改善但一直低于行業平均,品牌的拉力的不夠也造成其銷售費用率一直處于行業前列。
白酒的銷售,需要品牌的拉力,渠道的推力。洋河已一騎絕塵,實現名酒的復興。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最高獎甲等金獎的老白干酒,何時靠著品牌的拉力,走出河北,稱霸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