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晏嬌的聲音
文/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親愛的女兒:
昨晚你與我閑聊,說到你新婚不久的閨密遭遇的婆媳矛盾。
你一臉愁容,擔心自己未來也會遇到“糾纏不清的惡婆婆”,感慨“日常恐婚”。
我當時笑你想得太多,后來臨睡前,這個話題卻擾得我無法安眠。
你總會有嫁人的那一天,也遲早會面對婚姻里的雞毛蒜皮。思來想去,不如趁此機會和你好好聊聊這“婆媳關系”。
-01-
第一,你要記住,婚后千萬不要傻到,把婆婆當作親媽。
幾天前,姚晨90歲的婆婆病逝。
她在微博發文,情真意切:
我們不只是婆媳,更是人生摯友。
尊敬的丁浪女士,我親愛的媽媽,很榮幸這一生能與您成為家人。永遠銘記您溫暖的笑容,我們終會重逢。
作為過來人,媽媽能體會得到姚晨這句“不只是婆媳,更是人生摯友”有多難得。
記得2014年,某雜志專門寫過姚晨和她婆婆的故事。
那時姚晨剛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和現任男友曹郁很恩愛,卻不敢再次走入婚姻。
于是,丁浪幾次開解姚晨,還親自陪著兒子去姚家求婚,誠意十足。
為了消除姚晨的“恐婚”陰影,丁浪要求兒子擬下一份對自己十分不公平的“忠誠協議”:
“婚后由姚晨掌管家庭財政大權,房子、轎車改寫姚晨的名字;感情專一,不與異性關系曖昧;一旦離婚,甘愿凈身出戶……”
這些都不是姚晨主動要求的,丁浪的做法讓她看到了未來婆婆的心意和感情。
于是,姚晨徹底放下心結,和曹郁攜手走入婚姻殿堂。
也許你會覺得,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婆婆,一定是對兒媳百分百滿意的。
其實不然,丁浪漸漸挑剔起在家里一點也不像“女明星”的姚晨。
她開始嫌棄姚晨起床后不洗漱不化妝,只會穿著皺巴巴的睡衣坐在電腦前刷微博;
討厭姚晨不講衛生,買回家的蘋果不洗,拿起來就咬;
氣惱自己精心準備的飯菜,姚晨總是挑挑揀揀,還總把兒子使喚得團團轉……
換做是咱倆,我對你處處挑剔,你肯定心里堆滿了怨言,緊閉心門。
可姚晨攬過婆婆,朋友似的笑著跟她解釋:
“媽,您以后別把我當什么明星,我就是一個有缺點,有喜怒哀樂的普通女人……”
被觸動了的丁浪,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度干預。
可不是嘛,兩代人住在一起,必定存在生活習慣、飲食口味上的沖突,沒有對錯。只要說開了,小事終會化了。
但要是你把婆婆當作親媽,期望對方在你毫無解釋的情況下,還要義無反顧地包容你的一切小毛病,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親則生狎,近則不遜。尊重和接納,是所有相處之道的前提。
-02-
第二,你要明白,母女是血緣關系,而婆媳是社會關系。
記得在節目《朋友請聽好》里,一個叫遠遠的女孩子打電話過來傾訴:
她和婆婆因為育兒理念不合,沖突不斷。
每當她提出更科學的建議時,婆婆總是會拿自己當初養育兒子的經驗,固執地批評她“你懂什么,你看看我兒子現在不是長得好好的”。
遠遠說,婆婆不喜歡我,這樣針鋒相對的婆媳關系,好煎熬。
主持人何炅先是針對育兒矛盾對女孩進行了開導和疏解,后來又發表了一番關于婆媳相處的見解,觸動了很多人。
“婆婆不喜歡兒媳這件事,不是婆婆不對。
“婆婆其實沒有理由,去百分百喜歡一個,在自己兒子未來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被婆婆喜歡,其實是兒媳婦的本事,而不是婆婆的義務。”
這話乍聽有些不近人情,但卻是婆媳關系的真實寫照。
兩個陌生的女人,因為同一個男人產生聯系,你不能要求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必須得喜歡你。
生活總有摩擦,你從小到大,和我吵過無數次架,但矛盾來得快去得也快,到最后,基本上都不會記得原因,也不會留下隔閡。
你所有的壞情緒都可以對媽媽展現,你也可以認為媽媽對你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但婆婆不是。
沖突一旦發生,每一次吵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你們都會記得清清楚楚。
并且,扎根在心里,在下一次矛盾迸發的時候,讓關系更加僵化。
所以,你得有分寸。
保持禮貌,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以平和的心態淡然處之,以寬容的心態從容面對。把自己的身份做好了,不要計較太多。
有時候,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損失”,退一步有退一步的“收獲”。
強求親密,只會擰巴。
-03-
第三,永遠不要和丈夫“爭寵”。
媒體人盧璐講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一個周末,婆婆去看她們正在裝修的房子,家里一團糟,很多衣服都沒來得及收拾,婆婆便主動幫她熨衣服。
婆婆問她周一要穿哪件衣服上班,盧璐挑了一件衣服,之后就去忙了。
等她忙完去找婆婆時,發現她正戴著老花鏡給兒子補襪子,熨衣服的架子收起來了,小山一樣的衣服,熨了一半,還剩一半。
老公的衣服已經被婆婆全部挑出來,熨好掛在衣櫥里,盧璐的衣服只熨好了挑出來的那一件。
婆婆看到她在看,就說:“等你們明天上了班,我在家里給你熨,保證不耽誤你穿。”
第二天盧璐下班回來,婆婆已經把她的衣服也熨好掛了起來。
可她心里就是不舒服。
她對一個年長的朋友說了這件事,朋友的一番話將她點醒:
“在你出現之前,你婆婆和她兒子,已經相處30年了。人生有幾個30年?
“你拿自己去和她身上掉下來的骨肉比較,去攀比關心的程度,其實毫無意義。”
知乎上也曾有人問:“你在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在婆家就是一個外人?”
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我也想問,姑娘們,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明白,你在婆家本來就是個外人啊!別處處和人家閨女兒子比較。
人家沒生你,從小沒養你,怎么可能對你那么好?除非你給她發工資,就像她上級領導一樣。
你單純你善良,所以你以為你對她好,她也會對你好,這是不對的。比方說男女關系,你追一個男人,拼命對他好拼命愛他,他就一定要接受你嗎?
所以,女兒,等你成家之后,不要拿婆婆對你和你老公不同的付出程度,來衡量她對你感情的深淺。
這番話也許會讓你感到落寞,但這會幫助你從不必要的幻想中解脫,丟掉埋怨、失落和沮喪。
明明是兩條長短不一的路,卻要走出一樣的步數,是不切實際的。
-04-
作家陸琪說過,婆媳關系沒有親子關系的穩定性,也沒有配偶關系的親密性。
你和婆婆從來沒有,以后也很難建立起親密關系,卻必須要以親密關系來相處。
說穿了,大部分的婆媳關系,都是在演戲,演大家是親人而已。
但是,不要覺得涼薄,感情會在平和相處中不斷升溫,彼此都付出真心,一定會暖熱三組家庭。
你看這些溫暖的小故事。
@是那個Tina:
“還沒見我婆婆的時候,我婆婆就已經把我和他兒子的照片放在客廳,和家人的照片放在一起。”
@花小神經兒:
“剛開始住一起的時候,我婆婆給我洗內褲,我媽都沒給我洗過,我當時就挺感動的。”
@moshugongzhu:
“我現在懷孕四個多月了,婆婆給我訂了私立醫院和月子中心,我知道她并不富裕,借錢交的全款,我是想拒絕的,但我婆婆說:'我受過的罪,要盡量讓你少受,錢不是問題,你不用擔心,我能解決。’
“感恩遇到這樣的婆婆,她對我的好,數都數不完。”
@妥媽:
“我被護士從產房推出來,第一眼看見的是淚眼婆娑的婆婆,她跟護士說'我來推,我們孩子受屈了’,眼淚一直在掉。”
@知乎用戶:
“我婆婆已經是我娘家那邊的典范了,我媽完全自嘆不如。所以每次見我媽,我媽說得最多的都是我婆婆太好了,讓我好好對她。”
先有上慈,才有下孝。
合起來,才是皆大歡喜。
親愛的女兒,如果未來,你遇到的是與你頻率不同的婆婆,那么保持距離,不愧對自己“兒媳”的角色就足矣。
如果你很幸運,有一個同頻共振的婆婆,那么媽媽提前祝賀你,以后會有兩個“親媽”守護你。
不求親如母女,只求將心比心。
最后,媽媽還想再跟你嘮叨一句:
女人這一生,不是只有“老公、孩子、婆婆、家務”這幾個選項。
別在世俗里,弄丟原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