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陳壽:三國真正的王者
文/王崇菊
(越劇《柳永》)
【作者簡介】王崇菊,一名鄉村語文老師,喜歡讀書,喜歡將日子記錄,喜歡把每一個值得銘記。工作之余,將散亂的思想整理成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我們先拜讀一下柳永《定風波·自春來》: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痛,痛,還是痛,怎么不痛?
曾經你情我濃,如膠似漆,如今天各一方,形單影只;曾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依相偎,情相牽病相扶,如今杳無消息幾時幾秋,望穿秋水,度秒如年;曾經信誓旦旦非我不娶非你不嫁,如今各自天涯形同陌路好不凄涼。
春來了,花開了,柳綠了,暖風結伴同來了。可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還如何笑得出口,歡喜得了?看著花紅柳綠亦是慘淡,惆悵,一顆芳心無處安放,做起事來自然無精打采,索然無味。盡管窗外陽光明媚,春風和煦,風景如畫,鶯歌燕舞,柳如煙般飄拂裊裊,怎有心看風景,只管懶洋洋躺在金絲被里打發時間。
“楊柳岸曉風殘月,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生活在春天里,卻好像活在秋風蕭瑟中。珠玉圓潤的皮膚黯淡無光,細白蔥蘢的手指失去華彩,人亦日漸消瘦,為伊消得人憔悴。頭發蓬亂,仿若《詩經》里那個“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女子。女為悅己者容,悅己的人不知在哪里,打扮得精神給誰看,收拾的精致為哪般?懶得梳妝,無心打理。原來烏黑發亮的發絲里間雜根根白發,那是相思惹得禍。無奈啊,唉!只恨薄情人一去,蹤影全無,連書信也不捎回一個。
“你在我心口種下紅豆,卻忘了來收,如今它已顆顆鮮紅,而我守著這株紅豆,等候你的回眸。”
早知道這樣,像夢一場,真后悔當初他要走時,我該用鐵鎖把他的馬鞍緊緊鎖住,牢牢的把他留在家中。然后給他桌椅,讓他坐在窗前,我給他鋪好紙張筆墨,由著他終日苦讀,溫習功課,吟詩作詞。我自己整日陪伴,也不必躲躲閃閃,手拿著針線與他夫唱婦隨,長相廝守。閑了,兩個人卿卿我我,打情罵俏。我們這樣長相思守,日日相伴,多少好時光在眼前溜過,只因有你在,所有的逝去都變得美好。青春年華,你我共同擁有,再多的歡樂都不多,再多的甜蜜都不膩味,再多的艱辛都不苦。我和你,在一起,青春沒有虛度,光陰不曾虛無。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
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我的樣子。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為我做的事情。
還因為,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情。
我愛你,因為你能喚出,我最真的那部分。
詞的上闋以景襯情,用富有刺激性的詞語,“慘紅愁綠”渲染環境氣氛,用濃墨重彩的筆調描寫人物,“暖酥消,膩云亸。”以明媚的春光反襯人的厭倦與煩惱,把一位癡情女子的幽怨愁緒淋漓盡致再現。
詞的下闕轉入細膩的心理刻畫。讓一位女子站起來直接抒情,用心靈獨白的方式袒露她的一片癡心,描摹理想的愛情生活狀態。就是跟心上人過細水長流煙火塵世的凡俗生活;安安靜靜地讀書學習,安安穩穩地度日生存,你學習來我針織的小橋流水人家生活,恬靜,溫馨,悠然,愉悅,舒心。真實地再現一位女子樸素平常的愿望,那么簡單,那么直白,那么單純,那么具有人情味。
“我的要求并不高,
待我像從前一樣好。
可是有一天你說了同樣的話,
把別人擁入懷抱。”
(越劇《柳永》)
歌曲《香水有毒》正寫出該女子的心理所思。其實,每一個人都做過王子,公主的夢,到最后無不希望踏實安穩的家常日子。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想回到從前的樣子,想同過去那樣,落花流水春去也,再不復往常。
柳永是個異類,起碼在當時那個時代。
當時詞壇的老大地位以小令為首,所有文人爭相創作各種小令,以此表達一種含蓄,文雅的情感。小令是什么?散曲體式之一。體制短小,通常只有一支曲子,并且一韻到底。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內的短詞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而柳永開慢詞長調的先河,用鋪敘展開寫事抒情。似乎在面對面傾訴,又像一個人的自言自語。
這首《定風波》,便是一位女子,用幽怨的口吻同人訴說往事和相思。
他的這種形式,已然“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地步,卻仍止步在市井人間,不能登大雅之堂。他曾去拜訪晏殊,晏殊引用“針線閑拈伴伊坐”故意嬉戲柳永。
柳永之所以致力于為青樓歌妓填詞,描寫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他自己稱“奉旨填詞柳三變”。真實原因是他出身官宦之家,卻宦場失意,淪為落魄文人,為人放蕩不羈,留連于秦樓楚館,終生潦倒。又因自己讀書識字頗有文采,同風塵女子中知書識文的產生共鳴。
這首詞就采用了民間詞常用的代言體寫法和任性情自然流露的語言風格,使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一位女子的形象顯而易見躍然紙上。
他一生大量創作慢詞,對宋代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尤其擅長白描手法,鋪敘刻劃,情景交融,以俚語,口語,疊詞入詞,利用對民間生活的熟悉,大量吸收生活中的語言。有明顯的民歌風味,但沒有運用比興,沒有客觀的具體形象來比喻和暗示,只是感情的直接抒情和詠嘆,只求淋漓盡致,蕩氣回腸地傾訴發泄自己的真實情感。這種感情熱烈奔放的形式,符合市民階層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落落大方的特點。
不再受封建教條和禮教規范的約束,從而打破了當時男女授受不親的格局。語言通俗,直白曉暢,流露內心愿望。話語自然,毫不掩飾內心喜好。恰好符合市民階層“以真為美”“以俗為美”的文學趣味。這是為正統的文人所不恥的,被他們稱為“俗不可耐”“離經叛道”。在藝術上,這首詞的的確確對傳統詞風進行了俗化,并且蘊含某些新時代的契機。后來,元曲大家關漢卿以另種形式把柳詞搬上舞臺,是對非正統藝術的繼續,是對柳永有聲的支持,是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藝術形式的無言默許。
春光無限好,嫣紅姹紫一簇簇,紅黃藍紫一片片。有愛的人眼里,被愛的人心中,絢爛無比,甘如蜜餞。無愛的眼中,失愛的心靈,月朦朧,鳥朦朧,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此時,縱然良辰美酒,縱有萬種風情,更與誰人說?多情自古傷別離,從來相思傷斷腸。
塵緣幾何,流年婉轉,季節偷換。誰是誰的誰,誰又會為了誰的誰,誰又做了誰的奴,誰會遭了誰的劫。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會花好月圓,皆大歡喜;不是所有的離別都該凄凄慘慘凄凄,死抓不放;不是所有的相伴到老都會無怨無悔,毫無遺憾。最遠的,可能最近;最近的,可能最遠。
若不能天老地荒,朝朝暮暮,倒不如相忘江湖,思念到老。亦強過天長地久,暮暮朝朝,卻還是咫尺天涯,厭倦至死。
人總要慢慢成長,人總要學著長大。
愿歲月靜好,安然地做個(男)女子,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已絕期。在細水流年里,好好活。
《寫乎》微信號hongyu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