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作為一個龐大的植物家族,一直以來深受派派君喜愛。但國內所售的鳶尾品種往往沒有詳細的分類,也沒有明確說明過種植方法,只是簡單地指出土壤條件和肥水管理。事實上,就生長習性而言,國內常見的鳶尾植物就有兩種大相徑庭的區分,一種是喜愛排水環境良好的陸生鳶尾,如德國鳶尾(Iris germanica);另一種是以花菖蒲(Iris ensata)為代表的喜濕潤環境的水生鳶尾。
其中,派派君較青睞的是花朵立體感超強的德國鳶尾,它們色彩華麗的碩大花朵,和有如外星生物的奇妙花型,有別于所有花園中的開花植物,很容易成為花園中的焦點。雖然德國鳶尾花期極短,但它們帶有薄粉的淺綠色刀狀葉片在花期之外也極具觀賞價值。這種有如白霜的薄粉似乎和其他旱生植物一樣,是為抵擋灼熱陽光而凈化出的保護層(常見于多肉),暗示著德國鳶尾喜愛干爽和暴露環境的習性,也是它們區別于其他水生鳶尾的一大特點。
然而在派派君首次購買德國鳶尾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因此還是以花園里通用的栽培介質去種植它們。情況可想而知,不久后它們便出現葉片徒長的情況,尤其在梅雨季節變得下垂癱軟。因此派派君將它們移出花床,并開始尋找德國鳶尾的正確栽培方法,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英國人是怎樣種植德系鳶尾的,才茅塞頓開!沒錯!國內不少販售的盆栽和杯苗德國鳶尾,都沒有露出“屁屁”,而千篇一律的種植方法中,也沒有提到將塊莖部位留在土表的說法。在一些籠統的說明中,甚至指出要將鳶尾深植來防止倒伏,派派君猜測這里可能是指花菖蒲等喜濕的品種。為了證明這一種植方法在國內的可行性,派派君又購入了一批新的裸根德鳶,下面就用圖文說明的形式來講解一下~
首先,拿出裸根鳶尾拍照紀念。如果品種不同,記得將它們按照標簽順序擺放,以確保不同品種花色。這一步大部分花粉可能都會忽略,直到種植的時候才會淚奔~所以記得拍照留念,即使之后搞混也可以通過照片來辨認~德國鳶尾具有肉質根莖,遇到長期陰暗環境容易發霉,因此種植前最好用多菌靈等殺菌劑浸泡10-30分鐘,然后將干枯變質的根莖修剪掉。準備好花盆,透氣性好的最佳。在花盆底部倒入足夠多的陶粒或輕石,確保盆底不會積水。上圖右側是派派君在自家花園中常用的配方土(園土:椰糠:泥炭:珍珠巖:樹皮=1:1:1:1:1),左邊是珍珠巖+硅藻土(也可用其他顆粒代替),派派君將通用配方土與顆粒以5:2的比例再次混合。左側為混合后的新配方土。看著是不是很嚇人,感覺澆透水等半天就能干透的樣子?別凌亂,派派君種多肉用的配土更嚇人呢~加入適量配土后記得撒上緩釋肥,派派君使用的是肥性較強的有機顆粒肥。鳶尾是非常喜肥的植物,記得曾經看到園藝節目中介紹原生鳶尾時發現它們長在墓地上,口味還是很重噠。然后繼續加土直到即將裝滿為止。將處理過的鳶尾陸續種入花盆。別急著繼續填土,先將它們的位置確定好。然后填滿土,并澆透水。可以發現,派派君將大部分塊莖留在土面以上。
最后,派派君用硅藻土作為鋪面,防止珍珠巖在澆水時漂浮到水面,同時也覆蓋了部分鳶尾塊莖避免過于暴露。啊對了,鋪面后的皂片忘拍了,那畫個示意圖示范一下~
常看國外園藝節目的花粉們會發現,德國鳶尾往往被種植在地勢稍高的場所,來確保排水性。由此可見,對待它們保持寧干勿濕的養法還是比較靠譜的~為了應對魔都的梅雨季節,派派君將栽培介質調整到透水性極強、這種方法雖然在盛夏有脫水危險,但也可以用增加鋪面的方法來防止水分快速揮發,畢竟相對于干旱,澇災往往更難以控制。
使用新的種法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其實派派君也不得而知~如果花粉們對于此法表示懷疑,可以繼續保持原來的種法,待一年后與派派君比較成果~
在栽培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花心思去改善和解決,是派派君最喜愛的冒險。花園里的病蟲害和天災,其實并不是阻礙我們前進的大難題,而正是我們折騰園藝的樂趣所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