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我國遼闊的疆域上,出現了很多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長期是當時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其是歷代的國都。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國的八大古都。
一
洛陽,位于河南省,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圣城, 曾有13個王朝建都于此,是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洛陽是儒學的奠基地、道學的產生地、佛學的首傳地,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中國70%的大姓的起源地。在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洛河名雒水,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雒陽。秦朝時期,五行學說盛行,改雒陽為洛陽。東漢時期,復名雒陽。三國時,改為洛陽,沿用至今。有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神都的美譽。面積15230平方公里,人口680萬。
二
開封,在河南省,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 。開封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東京夢華的美譽,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鄭莊公為向中原拓展,命大將鄭邴在這里屯兵筑城,并取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西漢時期,因避景帝劉啟諱、改為開封。
三
安陽,在河南省,簡稱殷、鄴,是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甲骨文最早發現地,《周易》的發源地,有七朝古都、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譽。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北魏取河甲居相為名,在鄴城立相州。北周滅北齊,鄴城被焚,鄴民遷至安陽。安陽遂稱相州,隋、唐、宋沿用。 金代時期,升相州為彰德府,明、清沿用。1913年,廢彰德府,復置安陽縣。1949年成立安陽市。面積5599平方千米,總人口588萬。
四
鄭州市,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是商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動的腹地、中華文明軸心區。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秦漢時期,鄭州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后,歷代先后在此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朝時期,隋文帝改革建制,將滎州改名為鄭州。面積7446.2平方公里,人口1100萬。
五
西安,古稱長安,是陜西省省會,自古為帝王都,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建都歷史最長,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元至年間,元世祖封三子忙哥剌為安西王,鎮守這里,改京兆府為安西路。元皇年間 ,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明洪年間 ,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府城簡稱西安,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面積9983平方千米,人口846.78萬。
六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中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相傳大禹治水后,剩余不少舢板,大禹讓支子管理,封為余航國,其后人便國名命姓,稱作航姓。后又去舟加木,遂成杭氏。南朝時期,先后置臨江郡、錢唐郡 ,郡治錢唐縣。隋朝時期,隋文帝改錢唐郡為杭州,后世一直沿用至今。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人口736.00萬。
七
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會,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初在這里建都。明成祖時期,向北遷都。這里作為留京保留著應天府的建制。明英宗時期,撤銷應天府,由于南京的地理位置和曾做過京都,正式將此命名為南京。清代稱江寧府。自辛亥革命以后,又改稱南京,一直沿用至今。面積6597平方公里,人口810.91萬。
八
北京,簡稱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北京擁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都城,故稱燕京。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從此開始。后朱元璋手下攻占元朝大都之后,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改名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1949年,改成北京。面積1.64萬平方千米,總人口2172.9萬。
文:凌晨小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