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被撤銷的省份不少,包括松江省、平原省、察哈爾省、綏遠省、遼東省、遼西省、西康省、熱河省等,還有一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胎死腹中”的三峽省。而第一個被撤銷的省份,是平原省,1952年被撤銷,只存在了三年三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為了適應革命和建設的需要,中共對舊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劃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和調整。這次調整,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省級行政區劃的格局。平原省就是在這一時期的行政區劃調整過程中短期存在過的一個省。
平原省面積約50000 平方千米,大致是春秋時期諸侯國衛國的舊地,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29日,河南新淪陷區被日軍劃為“平原省”,設省公署于鄭州,張澄云任偽省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立平原省,省會新鄉市,由中央直接領導,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等6專區,共56縣、1礦區、5城關鎮。1952年11月,平原省被撤銷,將新鄉、安陽、濮陽3專區劃歸河南省,菏澤、聊城、湖西3專區劃歸山東省。
雖然平原省的存在時間很短暫,只有三年零三個月,但是它畢竟是中共在基本掌握全國政權的情況下,對全國政區劃分進行調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