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古稱河東,省會太原市。山西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下轄11個地級市,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人口3664萬(2015年),其中呂梁市下轄的興縣為省內面積最大的縣
1、興縣
興縣,隸屬于山西省呂梁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呂梁市北端,東鄰嵐縣、岢嵐,南連臨縣、方山,北倚保德,西隔黃河與陜西省神木縣相望,是山西省版圖最大的縣
興縣夜景
興縣歷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群生息、繁衍,但直到北齊始置蔚汾縣,縣城在濱臨黃河的碧村,后數易縣名,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始稱興縣,面積 3168 平方公里,人口總人口28.12萬
旅游景點
石樓山,位于興縣縣城以東13-25公里處因其形似三層石樓而得名,海拔1770米,矗立于萬山環抱之中,突起于群峰之上,遠看象天外奇樓突兀而至。
石樓山
石猴山位于山西興縣,海拔1600余米,山勢延綿,峰巒疊嶂,翠柏森森,遮天蔽日。此山因峰頂有數塊巨石酷似石猴而得名。山腰間現存元大德年間復修的道觀遺址。主峰南側的山腳下,有一天然石洞,名曰黑龍潭,潭內有兩泉,一為神泉,一稱人泉,常年不枯不溢,民間常取神泉之水祭天祈雨,多有靈驗。又山頂主峰巨石如蓮花,而稱其“蓮峰石堠”,亦為興縣十景之一。
石猴山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其中晉城下轄的沁水縣人均GDP在省內縣級中居首位
2、沁水縣
沁水縣,隸屬于山西省晉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岳神山與高平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宇峻山與浮山、安澤、長子縣毗鄰。
沁水縣夜景
沁水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媧補天,舜耕歷山的傳說。全縣總面積2676.6平方公里,人口23萬人(2013年)
旅游景點
歷山,位于山西省南端沁水、垣曲、翼城三縣交界處,面積 150平方公里,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是華北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風景區,素有“五絕、十勝、百景”之稱,被譽為“天然大公園”。
歷山自然風景區
三都古城原名“湘峪古堡”位于沁水縣東南58公里處的鄭村鎮境內的湘峪村。南距皇城相府6公里,西距趙樹理故居5公里,背山臨河,群峰環繞,蒼松翠柏,宛然如畫。觀其脈東臨瀑布,西靠虎山,南山藏龍,北山棲鳳,其“山”二龍戲蛛,其“水”五龍相會,故名湘峪。
三都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