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國人對幸福做了一個定義:娶俄國的老婆,拿美國的工資,住英國的房子,吃中國的美食??梢娭袊说拿朗?,對世界范圍的吃貨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中國的飲食文化淵源流長,從古至今,涌現了無數的吃貨。清朝時的慈禧太后,一頓飯要擺上兩百道菜,但她并不是每道菜都吃,大部分都是用來養眼和滿足虛榮感的。可是春秋時齊國有一位君主,人家那才叫吃貨,一頓飯竟用了上千只雞。
這個一頓飯吃了上千只雞的國君是齊景公,這個吃貨的事跡見于《呂氏春秋》: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千而后足,雖不足,猶若有跖。意思是,善于學習的人像齊王吃雞那樣,一定要吃幾千個雞跖才滿足,即使不能滿足,仍像有了雞跖一樣。當然,沒人能夠一口氣吃下完整的一千只雞,別說是雞了,就算是一千只雞蛋,也能把人撐死,齊景公吃的是雞跖,也就是雞爪中心的那塊肉。
要說這齊景公,也不是徹頭徹尾的昏君,他是一個忠奸兩用的君主,即任用賢臣,也任用奸臣,不是不辨忠奸,而是想要諂媚之人來取樂。有一次齊景公喝酒喝到半夜,幾千只雞跖下肚,興致來了,驅車去晏子家繼續喝。晏子聽說國君來了,忙穿好禮服,站在門口問:“是不是諸侯入侵了?是不是國家出動亂了?國君半夜來找我有什么事?”齊景公說:“今天的雞跖、美酒不錯,請你喝兩盅。”晏子說:“宮中自有鋪席端酒送菜之人,我不敢參與這一類事情?!饼R景公沒辦法,只好到穰苴將軍那里喝,結果遭到了同樣的對待。
齊景公最后吩咐手下前往大臣梁丘據家,梁丘據聽說國君來了,親自上陣,又是唱又是跳的給國君助興,陪他喝酒。齊景公高興的說:“沒有晏子、穰苴這樣的人,國家如何治理,沒有梁丘據這樣的人,我怎么尋歡作樂?”齊景公這樣的君主,為了吃喝的高興,將諂媚小人留在身邊,雖不是昏君,但也絕對算不上明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