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是沈從文所作,以其至高的美學藝術受到文學界的尊崇,其中《邊城》女主人公翠翠也成為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藝術形象,為人所知。其實,《邊城》是沈從文在蜜月期間所著,翠翠原型正是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
說起來,師生戀雖然禁忌,但是在中國好像也從來不曾缺少過,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現實,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感情也是如此。
張兆和求學期間在胡適擔任校長的中國公學讀書,少女時代的張兆和,美麗聰明,是眾多男同學心中的女神,火熱的表白情書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張兆和從來沒有心動過,她還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二號等等,然而,張兆和堅固的心墻終究還是被一個叫沈從文的人所破。
那時候的沈從文,受到徐志摩的推薦,前往這所學校擔任老師,然而,在第一堂課,他就洋相百出,在目睹他出洋相的這群學生中,就包括他后來的夫人張兆和。
被中國公學校長胡適聘為教師。然而木訥的沈從文第一堂課就洋相百出,他萬萬沒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學生中,就有以后成為他夫人的張兆和。當時的沈從文,對張兆和驚為天人,對她寫了許多火熱的情書,張兆和的處理方式和之前一樣,把它們一一作了編號,卻始終保持著沉默。后來學校里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
張兆和情急之下,帶著這些情書去找了校長胡適,想讓他幫忙阻止沈從文。誰知道,胡適卻站在了沈從文這邊,他對張兆和說,“沈從文頑固的愛著你。”張兆和說,“我頑固的不愛他。”胡適卻認為這是天賜良緣,還對張兆和說,“我與你也算是老鄉,要不我去和你的父親說,給你們做媒。”張兆和連連擺手。有了胡適的支持,沈從文的攻勢愈加強烈。
后來沈從文甚至千里迢迢前往張兆和家拜見她的家人,沈從文的誠懇感動了張家人,尤其是張兆和的二姐張允文。在姐姐的推波助瀾下,加上沈從文的一片癡心,張兆和最終還是接手了沈從文的感情,沈從文回到青島后寫信給張兆和說,“如果爸爸同意,就讓我這個鄉下人喝一杯甜酒吧。”后來張父欣然應允,二姐張允和給沈從文發了一封簡潔電報,一個允字。張兆和擔心沈從文看不懂,又加了一封“鄉下人趕快來喝杯甜酒吧。”
但是感情一旦變成婚姻,矛盾也會隨之而來,沈從文是個文人,骨子里有著無法改變的浪漫,而張兆和則更務實,兩人的生活觀念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摩擦。張兆和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家民明明很拮據,沈從文還經常打腫臉沖胖子,也不明白為什么沈從文會花大錢去買一些天價古董文學,而沈從文也無法和妻子描述自己的志向。而沈從文在矛盾之下,和熊希齡的家庭教師高青子產生了曖昧,高青子是真正在思想上理解沈從文的人,而不像是張兆和那樣猶如一個高不可攀的女神,這讓沈從文感覺親切。
不過沈從文在追求張兆和時的感情也并不是作假,深感愧對妻子,沈從文及時的剎住了這段婚外之戀,但是還是給兩人緊張地關系覆上了更大的陰影,這時距離兩人新婚還不久。在這種苦悶之中,沈從文創作出了《邊城》,里面女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他深愛的妻子翠翠,但是其實只是形似而已,張兆和為人太過務實,身上缺乏翠翠們生命的熱度,沒有那種愛起來不管不顧的勁兒。
這次出軌事件只是他們數十年婚姻中的一次考驗,更多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
進入新時代后,張兆和適應的很好,她積極的接受新時代的變化,沈從文卻聽停滯不前,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就連他的兒子也無法理解他,認為大家都在歡天喜地的接受新變化,他卻頑固的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沈從文的世界越來越孤獨,無人可說。那段時間,沈從文孤立無援,被大學生貼大字報,被老友們孤立,被發配去掃女廁所,因為抑郁癥一度住進了精神病院。張兆和卻適應得很好。
但是也許在沈從文的內心里,對于妻子張兆和那種溫柔繾綣的情思,即使一度走失,卻從來沒有遺失過。當沈從文下放時,二姐張允和前去看他,一個人生活的沈從文屋里一片狼藉,亂糟糟的東西,簡直無處下腳。閑聊了幾句后,張允和要走了。沈從文突然說:“莫走,二姐,你看!”他從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皺頭皺腦的信,又像哭又像笑的對張允和說:“這是三姐(張兆和)給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舉起來,面色十分羞澀而溫柔。張允和說:“我能看看嗎?”沈從文把信放下來,又像給我又像不給我,把信放在胸前溫了一下,并沒有給她。張允和正覺得有些好笑。沈從文忽然說:“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接著吸溜吸溜地哭起來,快七十歲的老頭像一個小孩子哭得又傷心又快樂。
沈從文的這些心事,張兆和從來不懂,或者也是她不愿意去懂,他們之間,一開始就是沈從文主動,張兆和并不見得多愛他,只是被他所打動,這種打動的心情,在婚后的不適后也逐漸消失殆盡。直到沈從文去世后,張兆和整理沈從文的文稿,慢慢地發現了很多她從來不愿意去了解的東西,她說,“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過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而在沈從文曾經寫過的情書里,那一句,“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怕也是最動人心的吧。
歡迎關注小D雜談,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文/小D 微信公眾號//小D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