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經常以金屋藏嬌比喻一個男的供養起一個女人,可能其中有的說是真愛,有的說是小三。其實,這個詞從出現之初,就注定了它就是一個謊言。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看看這個詞的起源。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金屋藏嬌來源于漢武帝劉徹對館陶公主的一句話“若得阿嬌作婦,必貯金屋藏之”,這是金屋藏嬌的最初來源。
館陶公主劉嫖是漢文帝和竇皇后的女兒,是漢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她,但要是說起一部電視劇來你可能就知道了。沒錯,就是《美人心計》里這個刁蠻公主。
于是,館陶公主開始不斷的在漢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而不斷的夸贊王夫人之子劉徹,慢慢敗壞栗姬在漢景帝心中的形象。最終因太行令奏請立栗姬為皇后,徹底惹惱了漢景帝,廢了太子劉榮,改立王夫人七歲的兒子膠東王劉徹為太子。
想必栗姬要是一開始知道拒絕這門親事的后果是這樣,恐怕不要說結一門親,結再多門也愿意了吧。館陶公主的厲害由此可見一斑。
這樣的背景之下,加上竇太夠本身不太喜歡劉徹,想必看過《大漢天子》的也都知道,這對祖孫一直在撕逼,但是卻很喜歡阿嬌母女,
可以說,要沒有阿嬌母女的斡旋,當時根基未穩的劉徹可能早被竇太后廢了。本來這樣的背景之下,劉徹坐上皇位,阿嬌母女可以說是居功至偉。但是,劉徹本身是個霸主,不愿意受他人威脅,加上館陶公主的性子,她教養的女兒陳阿嬌也遺傳了她的嬌縱,一直對劉徹挾恩要挾。。當時想必劉徹即便一開始真的有幾分真心,也在多次的挾恩要挾中被泯滅了。不過,這又是后話了。
漢武帝天生風流,縱觀其一生,從未停止過獵艷,阿嬌則不同,她雖是刁蠻嬌縱,但她卻劉徹確實是一片真心。這般不對等的感情,使得原本就嬌縱的阿嬌更加嬌橫善妒,加上館陶公主自恃有功于武帝,無窮止的向武帝索要財物,武帝心中厭惡竇太主(即館陶公主),連帶著對阿嬌也更添了幾分厭惡。
這種矛盾在衛子夫進宮受寵,而竇太后又去世后徹底的激化了。說起來也是一場輪回,當年館陶公主向弟弟漢景帝進獻美女以求圣心,如今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也向弟弟進獻美女,只是如今意難平的人變成了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
在衛子夫連續為漢武帝生下三個公主,而阿嬌卻在十余年里一直未孕(話說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兩人表親估計是比較難孕的,生了也難保健康不會出問題),但是當時的阿嬌卻是深受刺激。最終指使楚服施巫蠱之術,祝告鬼神,禍害他人。
武帝平生最恨巫蠱,事情敗露以后,處巫著楚服斬首于市,與此案有牽連被誅殺者三百余人。而阿嬌,她得到了一份旨意: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從此開始了她的冷宮生涯。
至此,金屋藏嬌的誓言徹底破滅。
幽居于長門宮的阿嬌,仍然不能忘懷武帝,重金酬請當時的才子司馬相如做賦,以期求的武帝回心轉意。只是,司馬相如本身也是個薄情郎,又怎么能為她挽回另一個薄情郎的心呢?即便他的長門賦寫的再幽怨情深,漢武帝終究是郎心似鐵,始終沒有回心轉意。
直至阿嬌臨死,漢武帝也沒有再去看過她。阿嬌就在長門宮的冷清幽怨里結束了她的一生。縱觀她一生,生來尊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若是嫁與尋常人家,或許還可以得到一生幸福。只可惜,為了讓她成為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她的母親想盡了一切辦法,用盡了手段,雖然曾經榮極一時,最終仍是暗淡謝幕。金屋藏嬌的誓言,終究是粉碎在那宮墻之中。這是漢武帝劉徹對阿嬌撒的一個彌天大謊,阿嬌卻為此,賠上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