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中原大地數百年,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文臣武將,為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及政權穩固做出了卓越貢獻。就一起來看一下最為著名的一些吧(排名不分先后)。
郭嵩燾,生于1818年,湖南湘陰人,是唐朝著名大將郭子儀的后代,1847年考中進士,然后在曾國潘門下擔任幕僚,1862年擔任兩淮鹽運使,第二年出任廣東巡撫,1866年被罷官回鄉,曾在城南書院講學。后來,軍機大臣文祥舉薦他進入總理衙門,而后成為第一位出任駐英、駐法公使,后來由于被罵“漢奸”,迫于壓力辭職還鄉,他還是湘軍的創始者之一。
葉赫那拉-瑞麟,生于1809年,滿洲正藍旗人。文生員出身,曾擔任太長寺少卿、禮部侍郎、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等職務。同治五年,奉旨擔任兩廣總督,在職九年,帶領部下剿匪頗多,后因病去世。
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稱為李中堂。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也是淮軍與北洋水師的創始人之一,是我國近代海軍建設的奠基人。代表清政府出使各國,簽訂各項條約,被慈禧稱為是“再造玄黃之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對其大加稱贊,表示敬佩。
左宗棠,生于1812年,湖南湘陰人,著名的湘軍將領、洋務運動領袖。年少時屢次參加科舉不中,后來遍覽群書,鉆研兵法、農事,被破格賜予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他最大的功績是平定了陜西甘肅等地的叛亂以及不顧自身性命堅持帶兵收復新疆。
張之洞,出生于1837年,貴州人,1863年中進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此后擔任過侍讀、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以及軍機大臣等職務。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為清朝的教育與工業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創辦多家學堂以及書院,創立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等等。
曾國藩,是曾子的七十世孫,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以及戰略家。曾國藩出生于地主家庭,年少時便勤奮好學,27歲時考中進士,進入翰林院。此后升遷為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等職位。他組建湘軍,領導了洋務運動,創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也是他安排的,可以這么說,我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非曾國潘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