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皇帝,我們不得不想到后宮佳麗三千,在羨慕之余我們也有點為皇帝的身體擔憂了。這么多美女,那縱使皇帝有充沛的精力,也無法雨露均沾啊。所以在古代后宮女子要想得到皇帝的寵幸,簡直就是人生贏家了。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些,叱咤后宮的妃子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為皇帝有權利愛很多個,所以也使得他們爭風吃醋。
但是歷史上偏偏就有這么一位皇后,獨得皇上恩寵,在世的時候使后宮形同虛設,她就是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陽人,漢化鮮卑人,北周衛國公、關隴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之嫡長子楊堅。
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獨孤信看中了老友楊忠的嫡長子楊堅相有奇表、氣質非凡,于是把十四歲的獨孤伽羅嫁給了他。楊堅時年十七,小名“那羅延”,意為金剛力士 。他性格深沉穩重,外表木訥而內心有大氣魄,因從小在寺院長大,又養出了一股與眾不同的威儀風姿。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貴族親緣聯姻。
少年郎楊堅此時初入仕途,又得配佳人,躊躇滿志正欲有所作為,但命運和他開了個大玩笑。楊堅和伽羅結婚前夕,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十月,西魏、北周的實際締造者、關隴集團的核心凝聚人物宇文泰去世,遺命其侄宇文護輔政。在其主導下,宇文家族取代了西魏元氏政權,政治態度傾向西魏且位高權重的獨孤信立場微妙。
小夫妻婚后月余,獨孤信與北周權臣宇文護政斗失敗被逼自盡,勢力流散,妻兒也受牽連流放到蜀地多年,獨孤家族從此退出權力中心,家道中衰。因楊家不肯依附宇文護,再加上與獨孤信聯姻的這層關系,導致楊堅不幸遭到池魚之殃,他備受猜忌,連續八年原地踏步不得升職,甚至不時有性命之憂。
政斗的殘酷陰影卻沒有影響這對小夫妻的感情。和楊堅的姻緣使獨孤伽羅保留了貴族身份,免遭流放之罪,而家門巨變的陰影,又讓丈夫對她更為愛憐有加。少年男女兩情相悅,又有建功立業的共同理想志向。情到濃時,夫妻倆誓無異生之子,相約白頭,永不變心。楊堅夫婦相繼誕育有五子五女,攜手走過了近五十年人生風雨。在楊堅一生風云詭譎的歲月中,愛妻伽羅始終是他最親密的愛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政治繼續在楊堅夫婦面前充分展現其隱秘和黑暗的一面。宇文護攫取政權、廢掉孝閔帝、毒死明帝,他那陰冷的目光不時瞄向楊家這條似乎也不太穩固的船,著實令人森然可怖。楊堅和妻子不得不相互鼓勵,互商對策,以期逃避宇文護懷疑的目光,伽羅也一直保持低調謙恭作風,盡量為丈夫消禍。
所幸由于北周生存環境形勢嚴峻,北有突厥騷擾侵犯、東有北齊虎視眈眈、南有南朝趁火打劫,楊堅的父親楊忠驍勇善戰,在北周一直擁有相當的地位。楊堅的兩個弟弟也相繼和宇文皇室聯姻,二弟楊整娶了宇文泰外甥之女尉遲氏、三弟楊慧娶了周武帝之妹順陽公主。楊堅夫婦在父親的大樹羽翼之下暫得保全。
北周時期,楊堅為女婿周宣帝輔政,一直處于朝不保夕的狀態,處處受人猜疑。周宣帝兇狠殘暴,在收拾了一批宗室成員后把目光漸漸投向了楊堅。意識到情況不妙的楊堅剛想離開權力中心以保全性命,這時轉機來了,長期處于非理性生活狀態的周宣帝暴亡,而此時宣帝之子靜帝年方九歲,最高皇權陷入真空。
楊堅和獨孤伽羅的人生始終都在政治險惡的驚濤駭浪中度過,由此也積累下了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通過一番斗爭,楊堅反制住宣帝幸臣,控制了中央權力中樞。此時,楊堅遇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生死抉擇,他可以保存年幼的周帝,做一個掌握實權的權臣,減少北周舊臣的反對;也可以趁機取而代之代周自立,但這對根基薄弱的他來說,實在是一件一步不慎身死族滅的危險之事。何去何從,楊堅猶豫不決。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獨孤伽羅派心腹入宮向丈夫進言:“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她很可能吸取了宇文護的教訓,與其做權臣身敗名裂,不如干脆自己當皇帝,改朝換代、成一世之雄。妻子一句話點破了楊堅的處境,也給了楊堅最大的支持和鼓舞,他頓下決心:開基立隋。關鍵時刻,獨孤伽羅巾幗不讓須眉,表現出了果敢善斷的政治家氣魄。
隋文帝楊堅脾氣暴躁易怒,陪在身邊的獨孤皇后也常常充當起他與大臣之間的緩和劑。有人曾誣告大理少卿趙綽,事發后,隋文帝勃然大怒,要處其斬刑。趙綽認為其按律不當死,隋文帝很不高興,拂袖退往內宮。趙綽追入宮中又諫。恰好獨孤皇后在座,她很賞識趙綽的正直,命人賜給他兩金杯酒,飲完后又把金杯一并賜給了他。隋文帝這時也轉怒為喜,接受趙綽意見,同意赦免罪犯死刑,改判革職流放。
獨孤伽羅在政治上是一位智慧嚴肅的皇后,生活中對感情的追求卻帶有鮮卑女子特有的天真熾烈氣質。“性忌妾媵”是其顯著個性,尤其是妒殺尉遲女導致獨孤皇后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隋文帝雖深愛獨孤皇后,可再怎么說也是一個男人,還是一個成功的男人,而且有這么多年輕的宮女在他眼前走來走去。據說有一次,隋文帝看見一個年輕的宮女,驚為天人,當晚就臨幸了她,誰知,這件事不久就傳到了獨孤皇后耳朵里,獨孤皇后那是十分悲傷啊,不是說好只愛我一個的么?不是說好所有的孩子都是我們倆生嗎?于是就把宮女殺了。
隋文帝震怒,一氣之下,半夜騎馬出奔,重臣高颎追去,隋文帝血淚控訴“朕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寬慰:“你何必跟女人一般見識。”隋文帝只好回宮,假裝沒有這件事。畢竟獨孤皇后在隋文帝心中是無人可以代替的,從此再也不敢靠近別的女人。
身為皇后專房獨寵一生和情傷后的過激手段使得獨孤皇后成為了中國古代妒婦最典型代表。一個也許最完美的皇后卻在歷史上得到了最意料不到的差評,值得還是不值得呢?
當然是值得的。"心,真能變成石頭嗎?為眺望遠天的杳鶴,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獨孤皇后對愛情的真摯熱烈追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稱得上是封建社會里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鼻祖,因而她在歷代如煙云的女性中脫穎而出,永遠在歷史的一頁中閃耀其獨特的個性光采。
隋文帝楊堅常被貼上“懼內”標簽,但翻開史書可以發現,他是個雄材大略、精明穩健、極具氣魄的帝國統治者,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各方面都創造了輝煌的帝業。若不是深愛妻子,若不是真心愛憐,隋文帝何必乖乖受皇后轄制六宮虛設?少年時就父母雙亡、一生榮辱全部系于丈夫楊堅的獨孤伽羅,她有什么好怕的呢?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作為最至尊的皇帝和皇后,帝后像平常夫婦一樣常年相顧欣然、同起同居、形影不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史書上明確記載帝后長期同寢同居的只有隋文帝和獨孤皇后、明孝宗和張皇后兩對。
不少文章稱“隋文帝晚年廣寵后宮非常縱欲”是不符合歷史史實的。隋文帝性格嚴正,他終其一生妃嬪不過寥寥數人,而且基本都是在文獻皇后死后置辦。甚至主要目的還不是為了情欲,只是垂暮老人試圖排遣巨大喪偶之痛和孤寡寂寞生活。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評價隋文帝:“(高祖)性本嚴正,非溺情嬖妾者流。”而資深隋唐史專家韓升則認為他寵幸后宮只是在尋找文獻皇后的影子:“其實,文帝在百花叢中尋尋覓覓的是獨孤皇后的影子。可是,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填補獨孤皇后逝世留下的巨大空白。因此,也就再沒有一位女人能夠滿足文帝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