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紀左右正是大食人(阿拉伯古稱)崛起的時代,揮舞著圓月彎刀的大食騎士在西亞所向披靡,很快就將昔日龐大的波斯帝國打的支離破碎,為了挽救危局,波斯王多次向大唐求救,但都被唐太宗拒絕。公元651年,波斯王在兵敗逃亡路上被刺殺而死,波斯國滅。但當時波斯王子卑路斯不甘心這樣的命運,在唐朝幫助下奮起反擊,上演了一幕悲壯的史詩。
卑路斯,波斯王子,在波斯滅亡,其父親亞茲德格爾德三世被殺害后,他毅然舉起了反抗大食,收復故土的大旗。在他的旗幟感召下,吐火羅地區的部落酋長也因為害怕大食人侵略,決定庇護這位落難的王子。在吐火羅人的幫助下,卑路斯得到了喘息之機,為了對抗大食人,他再次向唐朝發出求救信。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唐高宗也拒絕了他的請求。
萬般無奈下的波斯王子卑路斯決定直面強敵,和大食人在中亞地區展開戰斗,戰斗一度取得勝利,但最后迫于兵力太少,卑路斯王子無法維持下去。公元661年,卑路斯再次向唐朝求援,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唐高宗李治答應了他的請求,并派王名遠出使西域前來幫助卑路斯,在王名遠的主持下,大唐在今天的阿富汗境內設立波斯都督府,并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但是因為當時唐朝的主要敵人是吐蕃,因此無暇顧及中亞地區,并沒有給卑路斯提供實質性的援助。
因此在大食軍隊的威逼下,卑路斯不得不再次沿著絲綢之路東逃。公元675年到達都城長安,在抵達長安后,為了彰顯大國風范,唐高宗李治以很高的禮儀規格接待了他,并封他為右威衛將軍??途娱L安的卑路斯并沒有就此消沉,終其一生他都在為復國而努力,為了團結流亡在唐朝的波斯人勢力,他請求在長安建立波斯胡寺,來號召波斯人。然而,他這樣的想法終究是不能實現的,因為中華民族具有一種特殊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很容易將其他文化下的人給同化。在長安待久后,許多波斯人都已經漢化了,他們也接受儒家思想,給自己取漢名。
唐朝騎士
雖然這位波斯王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這種精神還是可敬的。當然,在這件事情中,大唐的風范更是盡顯無疑,身為一個響當當的大國,大唐極少去侵略他國,面對弱國,反而常常庇佑,在面對大食人的兵鋒時,大唐成為了許多像波斯這樣的國家的保護傘。壯哉,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