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后
《北史》記載:“后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關于獨孤后的種種事跡,是一位難得的賢妻,然而“性尤妒忌,后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帝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得幸。后伺帝聽朝,陰殺之。”
在政治的大事上,獨孤后可謂賢良明智,在夫妻關系上卻失去了分寸。清朝的趙翼在著作中寫道:“獨狐皇后善妒,殃及臣子。”這個獨孤皇后不單是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不準朝中大臣們娶小老婆,是一位標準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獨孤皇后
就是因為這個一夫一妻制的信念,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隋朝的歷史,獨孤皇后,是西魏、北周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母家為山東姓崔的門閥世家。獨孤氏自幼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受到儒教禮法的教育,言行舉止大方得體。楊堅建立隋朝后,獨孤氏不貴余力地支持他的事業,內外政事都加以過問,提出的許多見解和觀點都與文帝的意見相合,文帝對她既寵愛又有些敬畏。
獨孤皇后
獨孤皇后是一個善妒的人,不愿文帝寵嬪妃,也討厭群臣及諸子寵姬妾。大臣中凡有姬妾生子者,皇后多會令皇帝斥責貶官。如今自己的兒子楊勇寵妾疏妻,獨孤后極為氣憤。每當楊勇入宮見獨孤后,獨孤后從沒有好臉色。本來楊堅對于太子十分信任,常讓他參決政事,楊勇提出的意見,楊堅總是樂于采納,因為獨孤后的枕邊風,楊堅對太子也有了看法。
獨孤皇后
正好元妃患病死去,獨孤后還以為是太子有意謀害嫡妃,心里越發不平。便暗中懷了廢去太子楊勇的打算,她派宦官伺察太子的短處,等他有了重大過失,便好將他廢去,改為晉王楊廣為太子。一次楊廣向獨孤皇后告狀,楊勇想要謀害他,獨孤后聽后憤然道:“我為他娶元氏女,竟不以夫婦禮待之,元氏女向來身體健全,竟會一旦暴亡,他卻毫不悲傷,反與妖姬云氏淫樂。我也疑惑元氏被他所害,只是暫時容忍。現在他卻越發狂妄!竟想加害你,我活著他已是如此,往后真不堪設想了。”獨孤皇后說著已泫然泣下。
開皇二十年,廢太子楊勇為庶人,立晉王楊廣為太子,仁壽二年八月,文獻皇后病逝永安宮中,終年59歲,葬于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