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近年來,咸陽市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口總量穩步增長,咸陽市常住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達到437.6萬人(不包含劃轉西咸部分),占全省總人口11.4%,出生率略有上升,城鎮化率不斷提升。人口性別比明顯下降,2017年咸陽市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5.4,與2010年的107.5相比,下降2.1。
一、咸陽市人口變動情況
(一)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增速穩中稍降。2017年,受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和人口回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咸陽市常住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達到437.6萬人(不包含劃轉西咸部分),占全省總人口11.4%。常住人口總量比2016年末增加0.94萬人,增長0.22%。
數據來源:咸陽統計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受二胎政策影響,出生率略有上升,死亡率保持平穩。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是影響人口總量變化的主要因素。
2010-2017年咸陽市人口出生率在9.83‰-10.45‰之間波動,2017年出生率為10.45‰,與上年相比,提高0.02個千分點,出生人口4.6萬人,是近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保持平穩態勢。2010-2017年咸陽市人口死亡率在5.75‰-6.18‰之間波動,2017年咸陽市人口死亡率為5.75‰,與上年相比,下降0.37個千分點。2010-2017年咸陽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在3.9‰-4.7‰之間波動,2017年咸陽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與上年相比,提高0.39個千分點。
數據來源:咸陽統計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化率不斷提升。2017年,咸陽市城鎮人口219.94萬人,比上年增加5.89萬人,增長2.7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26%,比2016年提高1.24個百分點。
2000年以來,全市城鎮化推進步伐較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41.02%提高到2017年的50.26%,年均提高1.37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聚集、輻射功能和城市的承載力不斷增強,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速度較快。
數據來源:咸陽統計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關愛女孩行動”等一系列措施實施及傳統生育觀念轉變,人口性別比明顯下降。性別比失衡將會給經濟社會帶來影響,影響家庭穩定和社會和諧,影響人口再生產的健康發展,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國家必須出臺相應的政策,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保障女孩的正當權益,完善養老機制,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問題。2011年以來,出生人口性別比呈下降趨勢。2017年咸陽市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5.4,與2010年的107.5相比,下降2.1。[FS:Page]
二、咸陽市經濟發展情況
(一)國民經濟蓬勃發展。2017年,咸陽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追趕超越,積極搶抓發展機遇,科學精準靶向施策,全市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結構優化、效益增強”的良好態勢。生產總值達到2340.65億元,同比增長8.1%。人均GDP53488元。2010年咸陽市生產總值1098.68億元,七年實現翻番,年均增速10.18%。
(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咸陽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7年咸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6元,同比名義增長8.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0元,同比名義增長9.1%。
三、人口變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始終是一個重要因素,其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和就業等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潛力、社會進步狀態有全面而深遠的影響。
(一)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撫養負擔加重。
常住人口老齡化加劇。2017年咸陽市常住人口中,0-14歲少年兒童人口為60.0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3.72%;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327.1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4.76%;65歲及以上人口50.4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1.52%。與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比重下降1.52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下降1.3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2.95個百分點。
分年齡段人口比重變化情況(單位:%) | |||
咸陽市 | 0--14歲 | 15-64歲 | 65歲以上 |
2010年 | 15.24 | 76.11 | 8.55 |
2017年 | 13.72 | 74.76 | 11.5 |
老年撫養比提高。2017年咸陽市常住人口總撫養比為33.76%,其中,少兒撫養比為18.35%,老年撫養比為15.41%。與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總撫養比提高2.48個百分點,其中少兒撫養比減少1.67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提高4.15個百分點。
(二)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明顯提升。
人口的文化素質受一定的經濟條件制約,反過來又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2017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反映:咸陽市勞動適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在2017年全市就業人口中,大學??萍耙陨衔幕潭日季蜆I總人數比重為33.99%,而2000年只有5.9%,提高了28.09個百分點;高中及中職占31.92%,比2000年提高了16.12個百分點;初中27.87%,較2000年降低了27.37百分點;小學占4.8%,較2000年降低了15.33百分點;未上過學僅占1.41%。由此可見,近年來咸陽市受大學教育的就業人口增加最快。這充分說明,咸陽市經濟結構轉型對勞動力素質的提升和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年齡大、文化素質低、技能水平欠缺的人員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往往不能做出迅速反應,從而更易失去工作機會。
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占比變化情況(單位:%) | |||||||
咸陽市 | 未上過學 |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大學專科 | 大學本科 | 研究生 |
2010年 | 2.94 | 20.13 | 55.24 | 15.79 | 4.03 | 1.76 | 0.11 |
2017年 | 1.41 | 4.80 | 27.87 | 31.92 | 19.49 | 13.75 | 0.75 |
[FS:Page]
四、經濟發展中突出的人口問題
(一)出生人口明顯增加,公共服務資源趨于緊張。受二孩政策影響,出生人口明顯增加,初步預測若干年內人口出生率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上,對計劃生育、醫療衛生、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等社會公共服務資源供給產生較大壓力。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大量孕產婦的出現,對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優生、優育等婦幼保健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出生人口增多,也將在未來幾年對學前和中小學教育服務供給產生較大壓力。
(二)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社會撫養壓力增大。咸陽市勞動適齡人口總量占比持續下降,2017年相對2010年下降1.35個百分點,勞動力總數減少5.85萬人,加之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空巢、失能等特征明顯,養老、照護、殯葬等公共服務需求明顯增加,造成社會撫養壓力加大。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會顯著提高0-14歲人口占比,不僅在短期內無法緩解這一問題,還會造成社會撫養壓力的進一步增加。
(三)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結構多樣化,獨居老人、高齡老人增加,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難以應對老齡化的挑戰。由于經濟發展、社會觀念等因素影響,咸陽市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還存在著覆蓋面窄、發展不均衡、模式單一等問題,一些普惠性制度尚處在探索階段,社會養老機構、養老設施還不能很好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求。這就要求加快健全和發展老年社會保障事業,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五、對咸陽市經濟發展中的人口問題提出的建議
(一)優化人口結構,全面挖掘勞動力供給潛能。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不斷拓寬人口就業渠道,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質量,挖掘勞動力供給潛能。一是要進一步落實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如就業政策、社會保障政策、人才激勵政策等,不斷吸引高素質人才落戶咸陽,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產業優勢,促進不同領域的人才推動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積極提升第二產業層次,加強技術的創新和改良,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促使更多勞動力資源人口加入就業行列中;三是加強在職人員尤其是農村轉移人口職業技能教育和成人繼續教育,提高職業技能和文化素質。
(二)完善生育服務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加強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情況跟蹤評估,密切監測出生水平變動態勢,提前做好政策準備和預案。針對生育二孩的特定人群,一方面要加大高齡產婦生育風險的防控力度,不斷完善生育服務政策;另一方面要合理規劃和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確保能夠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
(三)統籌協調老齡事業均衡發展,積極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一是健全完善養老保障制度。以基本養老保險為重點,加快完善養老助老保障制度,加快城鄉居民全覆蓋,逐步提高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障標準。二是加快改革養老服務體系。實行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三是積極發展老齡產業,把老齡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老齡產業,加快開發適合不同老年人的產品和服務,逐步建立老齡產業發展機制,促進老齡產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