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縣,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位于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尾南緣,鄂皖贛三省交界,南臨長江黃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稱“七省通衢”、“鄂東門戶”。
黃梅縣境內(nèi)建縣始于西漢,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置尋陽縣,縣治約在今黃梅蔡山附近的古城村。
西晉永興元年(304),縣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劃歸蘄春縣,縣治今蘄春縣八里湖土門城;南境仍屬尋陽縣,尋陽縣治遷至江南鶴問寨(江西九江境內(nèi))。
南齊永明四年(486年),析蘄陽縣之東境立永興縣。
隋朝開皇初(581年),改永興縣為新蔡縣(南新蔡);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新蔡縣為黃梅縣。
唐朝武德四年(621),析黃梅縣為義豐、長吉、塘陽、新蔡四縣,置南晉州領(lǐng)之;武德八年(625年),廢州、省四縣,復(fù)為黃梅縣,自此至今,黃梅縣名未變。
“鄂東明珠”黃梅縣總面積1701平方公里,現(xiàn)轄12鎮(zhèn)4鄉(xiāng),總?cè)丝?02.5萬人。
黃梅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東臨宿松,南望九江,西接武穴,北連蘄春,是湖北最早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境內(nèi)小池濱江新區(qū)是湖北長江第一站,為“鄂東門戶”。
黃梅縣建縣于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因域內(nèi)有黃梅山、黃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黃梅縣因地處吳頭楚尾,是馳名中外的佛教禪宗發(fā)祥地,是全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fā)源地,“黃梅挑花”和“黃梅禪宗祖師傳說”先后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黃梅縣歷史名人: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瞿九思(明朝理學(xué)家、哲學(xué)家)、汪可受(明朝進士、兵部尚書);帥承瀛(清朝探花、一代廉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