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對于河南省,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并且,河南省還下轄了眾多千年古縣。其中,就澠池縣和長垣縣來說,這兩個縣的名字非常容易被讀錯。并且,這兩個縣都于秦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
一
首先,就澠池縣的“澠”字,名字一讀就錯,其正確讀音為(miǎn)。澠池縣隸屬于河南省三門峽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瀕黃河與山西省的垣曲、夏縣、平陸隔河相望,南與洛寧、宜陽相連,東裹義馬與新安為鄰,西界崤函與陜州區接壤。就澠池縣的歷史來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正式在該地區設立黽池縣,屬三川郡,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魏將“黽池縣”更名為“澠池縣”。
二
公元606年,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澠池縣屬河南郡。唐朝建立后,在該地區設立谷州,澠池縣屬之。五代十國時期,澠池縣屬河南府。宋朝建立后,澠池縣屬京西北路河南府。元朝建立后,澠池縣先屬河南府,后改屬陜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澠池縣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清朝這一歷史階段,澠池縣屬河南省河南府。1986年4月,澠池縣歸河南省三門峽市管轄。截至2017年6月,澠池縣轄5個鎮、7個鄉,總人口約為36.5萬人。
三
再者,就長垣縣的“垣”字,同樣容易被讀錯,其正確讀音為(yuán)。長垣縣,河南省省直管縣,位于豫東北地區,居鄭州、新鄉、安陽、濮陽、開封、菏澤等城市之間,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南與封丘縣、蘭考縣毗連,北與滑縣、濮陽縣接壤,因古時“縣有防垣”而得名。和澠池縣一樣,長垣縣的建制歷史也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正式在該地區設立長垣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長垣縣屬魏國。
四
最后,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今長垣縣一帶分屬匡城、長垣兩縣,皆屬河南道滑州。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廢長垣縣又并入匡城縣。五代時,后梁改匡城為長垣,屬東都開封府。明朝時期,長垣縣屬大名府。清朝時期,長垣縣屬直隸省大名府。1952年12月,長垣縣劃入河南省。1986年3月,長垣縣劃歸新鄉市。2014年1月,長垣縣正式成為河南省直管縣。如今,長垣縣總人口約為85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