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嵩縣來說,為河南省面積第四大的縣,人口超50萬,建縣歷史超600年,因處于嵩山起脈而得名。
一
首先,就河南省下轄的市、縣來說,不少都是“因山得名”,比如平頂山市、魯山市等。就嵩縣來說,因處于嵩山起脈而得名。嵩縣屬于河南省的千年古都洛陽市,在地理位置上,嵩縣位于河南省西部,東接汝陽、魯山,南鄰南召、內(nèi)鄉(xiāng),西依欒川、洛寧,北與宜陽、伊川接壤,東西最寬處約62千米,南北長約86千米,總面積3008.9平方千米。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嵩縣一帶屬于古豫州的范圍內(nèi)。
二
夏商這一歷史階段,嵩縣以及今洛陽市一帶成為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成周。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春秋時期,今嵩縣一帶屬于強大的晉國。戰(zhàn)國時期,晉國被分為魏趙韓三家,該地區(qū)屬于韓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嵩縣一帶屬秦朝三川郡。
三
漢朝這一歷史階段,陸渾縣,屬弘農(nóng)郡。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今嵩縣一帶屬魏國的疆域。晉朝建立后,今嵩縣一帶屬河南郡。河南郡,存在于中國漢朝至唐朝時期的區(qū)劃,轄區(qū)大小不一,中心地帶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隋開皇初改置伊州,大業(yè)初改為陸渾縣,屬河南尹。唐朝建立后,分置伊陽縣,與陸渾縣并存。五代十國時期,并陸渾入伊陽,宋紹興九年(1139)升為順州。金國占據(jù)中原地區(qū)后,將順州改名為嵩州,屬南京路。
四
最后,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降州為縣,始名嵩縣。由此,對于嵩縣這一建置,始于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朝這一歷史階段,嵩縣屬河南省河南府。清朝時期河南省下設(shè)9府4直隸州。9府分別為:開封、河南、懷慶、衛(wèi)輝、彰德、歸德、汝寧、南陽,陳州等九府。如今,作為河南省洛陽市的下轄縣,嵩縣總面積達3009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58.5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