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會鄭州,古稱中原,簡稱“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扶溝縣來說,人口超7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是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
一
首先,扶溝縣屬于河南省周口市,在地理位置上,扶溝縣地處河南省中部,位于省會鄭州東南方,周口市西北隅,與鄭州、許昌、開封、漯河等中原城市群相距較近。除了良好的地理位置,扶溝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扶溝縣一帶屬于古豫州的范圍。西周時期,今扶溝縣一帶屬于鄭國。春秋時期,鄭國位于中原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今扶溝縣一帶屬于魏國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彼時,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今扶溝縣一帶屬三川郡。公元前196年,劉邦建立西漢后,設置扶溝縣。對于扶溝縣這個地名,因境內東有扶亭,西有洧水溝,各取一字,故稱“扶溝”。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建縣歷史距今已有2200年了,是河南省周口市建置歷史較早的縣之一。劉秀建立東漢后,扶溝縣屬陳留郡。陳留郡是曹操起兵的地方,主要為今河南省開封市及其周邊地區。
三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今扶溝縣一帶屬于魏國。司馬炎建立西晉后,扶溝縣屬兗州陳留郡。東晉這一歷史階段,扶溝縣屬豫州潁川郡。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扶溝縣屬揚州潁川郡。隋朝末年,扶溝縣移縣治于桐丘,今城北石橋,因為這個原因,扶溝縣古稱“桐丘”。公元627年,也即唐朝時期,扶溝縣屬許州。五代十國時期,扶溝縣屬開封府。金國占據中原地區后,扶溝縣屬南京路開封府。
四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扶溝縣屬河南省開封府。清朝建立后,扶溝縣先屬開封府,后屬陳州府。清朝時期河南省下設9府4直隸州。9府分別為:開封、河南、懷慶、衛輝、彰德、歸德、汝寧、南陽、陳州等九府。清朝滅亡后,扶溝縣屬河南省開封道。2000年,周口地區改為地級周口市,扶溝縣屬之至今。如今,作為河南省周口市的下轄縣,扶溝縣總面積達116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74.5萬人。
文/情懷歷史河南省,省會鄭州,古稱中原,簡稱“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扶溝縣來說,人口超70萬,建縣歷史超2200年,是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
一
首先,扶溝縣屬于河南省周口市,在地理位置上,扶溝縣地處河南省中部,位于省會鄭州東南方,周口市西北隅,與鄭州、許昌、開封、漯河等中原城市群相距較近。除了良好的地理位置,扶溝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扶溝縣一帶屬于古豫州的范圍。西周時期,今扶溝縣一帶屬于鄭國。春秋時期,鄭國位于中原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今扶溝縣一帶屬于魏國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彼時,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今扶溝縣一帶屬三川郡。公元前196年,劉邦建立西漢后,設置扶溝縣。對于扶溝縣這個地名,因境內東有扶亭,西有洧水溝,各取一字,故稱“扶溝”。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建縣歷史距今已有2200年了,是河南省周口市建置歷史較早的縣之一。劉秀建立東漢后,扶溝縣屬陳留郡。陳留郡是曹操起兵的地方,主要為今河南省開封市及其周邊地區。
三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今扶溝縣一帶屬于魏國。司馬炎建立西晉后,扶溝縣屬兗州陳留郡。東晉這一歷史階段,扶溝縣屬豫州潁川郡。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扶溝縣屬揚州潁川郡。隋朝末年,扶溝縣移縣治于桐丘,今城北石橋,因為這個原因,扶溝縣古稱“桐丘”。公元627年,也即唐朝時期,扶溝縣屬許州。五代十國時期,扶溝縣屬開封府。金國占據中原地區后,扶溝縣屬南京路開封府。
四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扶溝縣屬河南省開封府。清朝建立后,扶溝縣先屬開封府,后屬陳州府。清朝時期河南省下設9府4直隸州。9府分別為:開封、河南、懷慶、衛輝、彰德、歸德、汝寧、南陽、陳州等九府。清朝滅亡后,扶溝縣屬河南省開封道。2000年,周口地區改為地級周口市,扶溝縣屬之至今。如今,作為河南省周口市的下轄縣,扶溝縣總面積達116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74.5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