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顯德七年(960年),后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對于北宋朝廷來說,選擇將開封作為都城。不過,對此,很多朋友存在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北宋朝廷不選擇定都易守難攻的長安(今陜西西安)呢?和長安比起來,開封幾乎無險可守啊。
一
首先,相對于長安,開封地處中原腹地,地勢平坦,幾乎無險可守。而就古都長安來說,漢朝、唐朝等王朝之所以定都這里,原因之一就是這里易守難攻。不過,對于北宋時期的開封,雖然具有無險可守的缺點,但是,在多個方面,開封卻比當時的長安更適合作為都城。就第一點來說,相對于長安,當時的開封沒有遭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唐朝時期,大唐陷入到戰爭的泥潭當中。作為都城的長安自然為兵家必爭之地,先后被攻陷四次,在安史之亂等戰爭的破壞下,彼時長安城的很多設施毀壞殆盡。
二
與此相對應的是,地處平原的開封,因為較少受到戰爭的破壞,加上五代十國中后晉、后漢、后周等朝代對于開封城的建設,促使當時開封的各項設施要比長安完善的多。由此,對于趙匡胤建立的北宋朝廷,繼續定都開封就不需要再話費巨大的物力、財力、人力去建設了。如果硬要定都當時破壞嚴重的長安城,付出的成本要遠遠超過開封的。根據史料記載,936年,石敬瑭滅唐,建立后晉,又從洛陽遷都到開封。后漢立國仍定都開封,951年,郭威滅后漢建后周。955年,后周原汴州城(今開封市鼓樓區)外筑外城。
三
正是因為后漢、后晉、后周的建都,促使當時的開封人口密集、商業繁榮。而且,趙匡胤是取代后周建立的北宋,因為北宋的很多文臣武將都已經在開封扎根已久,也不愿意北宋定都其他城池,這也是北宋定都開封,而不是長安的原因之一。再者,自唐朝開始,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江蘇、浙江等南方地區生產的糧食、布匹等物資依靠漕運運往長安,不過因為路途遙遠、河流不太通暢等原因,這一漕運成本是要明顯高于運送到開封的。
四
最后,開封作為古代漕運的一個重要節點,經過隋唐五代的發展,開封已成為四水灌都的水運交通樞紐。開封附近有黃河、汴河、惠民河和廣濟河四條河流與大運河相連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漕運是相對經濟的運輸物資的手段,而相對于長安,開封在漕運上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促使南方地區的物資可以方便地運送到開封。此外,平原地區促使開封地區無險可守,但是,這也有助于糧食等農作物的種植,也即在自然條件上,當時的開封也要由于長安。綜上所述,北宋和趙匡胤最終定都開封,而不是長安。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