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的社會性在社交中得以實現,幼兒園生活的開啟讓小家伙們的社交類型更加豐富起來。在暫時脫離了父母的照拂后,孩子身上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等很多方面的能力水平得到了直接顯現。
而這當然也是對父母家庭教育的一大考驗,孩子是否能夠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這與父母日常的教育引導以及能力培養大有關系,生活在“溫室里”的孩子自然容易被同齡娃比下去。
周末聚餐的時候,同事王姐和大家抱怨說,“現在的幼兒園老師太不負責任了,孩子稍微有點不聽話就鬧著讓退園!”原來在前段時間幼兒園剛開學的時候,王姐4周歲的女兒被園方要求退園了。
其實,早在孩子3周歲的時候,王姐就送孩子去上過幼兒園,不過當時孩子特別不適應,于是便只好推遲了一年。如今孩子4歲了,幼兒園還是“不愿意”接收,這難免讓人有些心里不舒服。
“我家孩子不就是拉尿了幾回褲子嗎?再說了,我也沒啥過分要求,老師幫孩子把褲子洗了晾干不是應該的嗎?”有同事好奇地問了一句,“4歲大的孩子不是應該可以自己大小便了嗎?”
沒成想,王姐卻有些不高興了,“我女兒在家里都是由保姆照顧這些的,幼兒園老師就是不細心,總也記不住及時提醒孩子!我看我女兒尿褲子這事多半是老師造成的,這就是園方不負責!”聽到王姐這樣說后,其他的同事彼此交換了個眼神,沒再多說什么。
等到王姐去洗手間,同事張姐偷偷地吐槽道,“她家女兒原本和我女兒在一個班上,那孩子一共就上了3天幼兒園,結果就真真地拉尿在褲子里3天,而且孩子脾氣還很大,動不動就沖老師同學大喊大叫的,還特別喜歡打人!。”
“當初王姐被要求退園的時候還大鬧了幼兒園家長群,老師對此很是無語!連隔壁班的老師都說,幼兒園實在是沒有辦法照顧,這種在溫室里被寵著長大的孩子!”
不管是私立幼兒園還是公立幼兒園,每一位老師都要同時照顧多個孩子,這也就意味著,在入園后,小家伙們沒有機會再享受和家里一樣的“一對一”的照顧。
那么此時,能夠讓老師更“省心”的孩子,自然會更討人喜歡。相比較而言,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很難在幼兒園受到表揚。
與此同時,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也十分令幼兒園老師頭疼。喜歡依靠哭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這無疑會讓老師增加安撫的壓力和負擔。
而且情緒不穩定的孩子還很容易影響到身邊的其他人,甚至使得整個班級的生活氛圍,都因此受到影響。
蠻橫霸道、到處惹事生非的孩子也同樣不受老師的喜歡。而且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位“護犢子”的家長。那么顯然,這樣的組合搭配,會讓老師多出很多處理小朋友矛盾的任務負擔。
擁有獨立意識的孩子更早地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真諦,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會更加懂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
也正是這種依靠自己的認知,讓孩子們有了更多積累生活經驗的熱情。這使得他們擁有更強的學習力,在面對困難時更容易擁有成長型思維。
雖然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生活瑣事看起來無足輕重,但是這卻會讓孩子從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尤其是在得到正向積極的反饋后,孩子們由此建立起來的自信心更強。
自理能力幫助孩子們更快地適應新環境的生活,讓他們在幼兒園生活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控制情緒,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于幼兒來說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孩子可以掌握這種能力的話,他們不僅可以減少自己被誤解的可能,同時還能夠在發生矛盾分歧時更好地保護自己,及時地向老師講明情況。
Tips:情緒掌控力,還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與同伴建立起友情,喜歡哭鬧的孩子很難在同伴中獲得好感。
幼兒園是幼兒身上社會性快速發展的契機,趁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以及自理能力,這不僅可以減輕大人的看護負擔,對于幼兒健全人格發展也有著明顯的好處。
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是幫助孩子獲得更多保護自己的技能鎧甲,而不是把孩子罩在溫室的玻璃罩內。
幼兒園階段,孩子們身上的各種技能得以快速發展和習得,如果他們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那么相信他們以后真正入學后的學習生活,也會因為有了好的啟蒙鋪墊,而更加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