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媽說,鄰居王嬸的大女兒蘋蘋在結婚前一天離開人世。印象中蘋蘋比我小幾歲,今年應該剛剛26歲。這次結婚是蘋蘋的第二次婚姻,聽說男方條件還不錯,也愿意接受蘋蘋的過去與一個3歲的女兒。
幾年前,王嬸眼看著周圍的女孩都結婚,硬逼著蘋蘋嫁給了一個相處不過半月的人,結婚不到一年半,男方各種惡習暴露,賭博、家暴蘋蘋。忍無可忍之下,蘋蘋選擇離婚。離婚后,帶著剛滿兩個月的女兒回了娘家。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自己心儀的伴侶,結果在即將結婚時,突發急病去世。聽說蘋蘋走后王嬸一直大哭:“我苦命的女兒,一天福都沒有享”!聽到這句話,內心一陣惡寒。那“撕心裂肺”的哭聲,能換回什么呢?
如果沒有那一段倉促且不幸的婚姻,蘋蘋或許已經跟相愛的人組成幸福的小家。然而,在我國,類似于蘋蘋這樣被催婚的青年還有很多。
根據《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中顯示,有超過七成的青年曾被父母催婚,25-35歲是壓力最大的階段,被逼婚率高達86%,且女性被逼婚率要高于男性6%。還有一些沒到法定年齡就被父母逼婚的青年。
“催婚”這一現象,在我國已經是一種常見現象,不僅父母催婚,就連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跟著催婚,尤其是過節的時候,更為顯著。有些年輕人為了躲避催婚,過年寧可在出租房,都不愿意回家!
為什么父母總是不顧兒女的意愿,不斷地催婚呢?從身邊的長輩,以及網絡上的一些觀察,發現父母催婚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先成家,后立業,這是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男女成家立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目標。
尤其是對于那些年長的父母來說,他們認為結婚是一個人生必經的階段,是人類傳宗接代的基礎,因此強調子女要早日成家立業。
“我要過得比你好”這種莫名其妙的勝負欲,在農村似乎更為盛行。就像蘋蘋的媽媽,看到別人家的女兒結婚,就開始著急,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夠趕緊結婚,最好是能找個條件比其他家好的。
一旦別人家的兒女成婚,自己孩子還單身,內心就會有壓力,甚至覺得“沒有結婚”是一種失敗。這種觀念也讓父母對于自己孩子的婚姻問題更加關注和在意,并且把這種壓力傳遞到兒女身上。
大部分的父母,在兒女婚姻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曾經有一位媽媽給我做過一個比喻,她說:“男女戀愛也好,相親也罷,其實就跟買桃子一樣。如果來得早,就能挑到好的桃子,如果去晚了,就剩下一筐爛桃了。”
這位媽媽的大概就是大部分父母過來人的經驗吧,如果早一點結婚可以挑到好的對象。因此,才會馬不停蹄地催促青年們趕緊結婚。
那邊父母在熱火朝天的忙催婚,這邊年輕人想要結婚的心卻越來越淡了,有的甚至連談戀愛都懶得談。
《2021年中國民政統計年鑒》中顯示,自2013年-2021年,我國的結婚率連續八年下降。日本2015年,未婚率達到了36.2%;英國25歲至29歲的人群中,有51%的人沒有結婚;韓國婚姻率也在持續下降,2019年僅為5.9%。
從這組數據來看,全世界的結婚率都在持續走低。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怎么結婚率卻越來越低?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活法。但隨著女性在教育和職場中的地位提高,她們更加注重自己的事業和獨立性。很多女性覺得婚姻會束縛自己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空間,因此選擇暫時或永久不結婚。
育兒小貼士:當然,也有一些男性有類似的想法,他們認為婚姻會削弱自己的自由和獨立性,影響事業的發展。
辦公室來了一個00后的小哥哥,他和女朋友養了兩只貓,但說到結婚生子的話題時,他表示:“我是不會要孩子。掙錢兩個人花不好嗎?為什么非要養一個孩子呢?且不說養育一個孩子的費用,我覺得我并不是那種好父親,生孩子是對他的不負責任吧?”
小哥哥擲地有聲的表示自己的觀點,刷新了我對年輕人的新認知。如今的房價越來越高,生活成本也不斷攀升,讓很多年輕人感到壓力倍增。對于那些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事業或者收入不高的年輕人來說,結婚可能會成為一種負擔。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總有一些人在幼年時遭受了扭曲的價值觀,導致因為恐懼或者不確定性而不愿意結婚。他們擔心婚姻帶來的責任和義務,甚至害怕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傾向于選擇獨立、自由的個人生活方式。
對于接受過新潮思想的年輕人來說,幸福的定義不止一種。過去的人覺得先成家后立業是必經之道,但當代青年有自己清晰的觀念。
一位網友說:“把你戀愛付出的精力時間青春金錢投入到自己身上,你會越來越優秀,遇到更好的另一半。當你把精力、時間、青春、金錢,投入到一個PUA大師身上,你這一輩就完蛋了。
是的,這屆年輕人可以談戀愛,但是要談舒服,一起互相進步的正向戀愛。談那種無限消耗自己的戀愛,一次就完蛋。年輕人不是不想談戀愛,談戀愛起碼要先活下來吧,不談戀愛不會死,但是沒錢會。”
你看,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得出,這位年輕網友清晰的戀愛觀。先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價值,之后遇到優秀的另一半。沒有戀愛的時候,就好好生活,努力掙錢。這樣的生活是向上的,作為父母為什么總是要用老觀念困住孩子們呢?
小貼士:導致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即便不想結婚,也是權衡利弊得失,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無論怎樣,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并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我在想,如果我的孩子告訴我,他不想結婚,無論是暫時還是一生,我都尊重他的決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所思所想,生活方式,孩子們是,我們亦如此!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