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韓劇《黑暗榮耀》熱播,女主學生時代遭受校園欺凌,被同學毒打、用卷發棒高溫燙傷、孤立等,連母親、老師都以“那么多人,為什么只欺負你”為由,逼得她選擇了退學。
雖說劇中女主長大后,順利報復了每一個欺負過她的同學,讓觀眾們大呼“真爽”。但在如今校園欺凌頻發的現實生活中,如何避免孩子遭受同學的打罵、欺負依然是令家長十分頭疼的事情!
知名女星霍思燕在某檔綜藝節目里說起兒子嗯哼讀幼兒園時也曾經歷被同學打的事情,她說某天兒子回家后,大哭著說“我又被同學打了”。聽到這個“又”字,她就馬上推測出這并非兒子第一次被打,只是之前沒有告知她和丈夫杜江而已。
她立即把嗯哼檢查了一遍,發現只是小腿處有一點點淤青,但依然心疼得差點馬上說出“你打回去”。不過,她考慮到夫妻倆都是明星,一舉一動都要謹慎對待,加上看到兒子正哭得激動,擔心是孩子在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夸大事實。
于是,她安撫好兒子,等他冷靜下來后,便獨自到房間內打電話向老師了解情況。不過,老師只是用“孩子們普通打鬧,很正常”為由回復了她。
此后夫妻倆開始給兒子報一些網球、橄欖球等能強身健體的興趣班。用她的話說,雖然不想孩子以暴制暴,但至少要讓其他孩子不敢欺負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霍思燕的做法得到了無數家長的支持,尤其是如今校園欺凌情況不容樂觀,僅華東師范大學調查顯示的數據,我國校園出現欺凌的概率約為32.4%,而全球總體情況更是每3個學生里就有1個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被同學毆打、辱罵等。
這就意味著,家長教導孩子如何應對很關鍵,否則孩子的身心健康將受到極大且深遠傷害。
早在2017年,騰訊新聞的調查顯示,參與投票調查的近4萬名網友中,過半的人在學生時代曾遭到同學的欺凌,且主要以肉體傷害為主。
而心理研究表明,遭受過欺凌的學生患上疾病的風險增大,哪怕是到了成年后,也依然伴有抑郁、驚恐、焦慮等心理問題,還包括“習得性無助”,令他們變得消沉,甚至有自殺的傾向。同時,對于還處于學生時代的被欺凌者來說,他們因為內心的恐懼、壓抑等,很難集中精力放到學習上,因而超過80%的人都會出現成績下滑的狀況。而且因為長期沒有得到尊重,若是家長、老師又不理解,沒有給予足夠的幫助,那么這些被欺凌者不僅很難對他人產生信任,也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很可能連正常的人際關系都無法維持,性格變得孤僻、內向、敏感。從上文不難看出,遭受校園欺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傷害將是嚴重且深遠的。而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或是缺乏應對難題的能力,往往都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系。”正如電影《互換身體》里,父親看到女兒上芭蕾舞課被同學欺負卻隱忍著,十分生氣地罵為什么不還手時,女兒疑惑地看著他說:“因為你不讓啊,你說只能通過溝通解決,但她不愿意跟我溝通。”一時間,父親被噎得無話可說。所以,孩子如何面對欺凌,家長的教導很重要!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三流父母在面對孩子被打的問題上,會直接說“打回去”,咱可不能受欺負啊!但這樣長期下去,會容易養成以暴制暴的處事模式,遇到事兒,直接拳腳相向。
那么,一流父母會怎么做呢?下面的三點,是一流父母都會做的,你也可以作為參考。正如霍思燕聽到兒子嗯哼告狀自己又被同學打一事,她在心疼、憤怒之余,也提醒自己保持理智,避開兒子向老師了解情況,是孩子之間的普通打鬧還是孩子真的被欺負。當然,家長也不能僅相信老師的反饋,在孩子情緒穩定一些后,可以耐心向他詢問具體情況,確認他是否受傷。而在確認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表現出理智且相信孩子的樣子,否則很可能失去孩子的信任,造成“二次傷害”。根據心理學里的“踢貓效應”可知,通常一個人的消極、負面情緒會傳染給周圍的人。而當家長得知孩子被打之后,表現出過于焦慮、緊張的情緒,往往會讓他也受到影響,情緒更難平穩。所以,家長們要以沉著、冷靜的狀態面對這件事情,讓孩子也能保持如此正面的狀態,可以更真實、準確說出自己的遭遇、事情的前因后果。若只是一般孩子之間的打鬧,家長可以與對方家長進行友好協商,讓對方管束好自己的孩子。而若是比較惡劣的欺凌,對方家長也不配合處理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報警、到醫院驗傷取證的方式進行處理,維護孩子的權益。CEPS(中國教育追蹤調查)顯示,在遭受校園欺凌的學生里,只有11.3%因為得到家長正確處理、有力支持與足夠的安慰等可以順利走出欺凌帶來的心理陰影。剩余的88.7%一直處于負面心理折磨之中,且有可能伴隨一生。而這也提醒了家長們,掌握正確應對孩子被打一事的處理方式尤為重要。而中國有句古話叫“防患于未然”,正如李玫瑾教授在《開講了》節目里提到:“我們要管束孩子不要成為施暴者,但也要教會他們自保的能力。”李玫瑾教授在《開講了》節目里提到,她的外孫女在幼兒園被一個男孩抱起又摔下,她了解情況后,直接對外孫女說,下次他再這樣,你就用力擰他耳朵,等他感到疼了就會放手。所以,面對這種校園霸凌,孩子要有足夠的勇氣反擊。可到底什么是霸凌,有些幼兒園的孩子是分不清楚的。就像我家二寶,有次回來告訴我,有個同學就喜歡拽他頭發(他的頭發是卷發),拽的很疼,我檢查了一下,確實,有一塊掉頭發還挺嚴重的,可能都不是第一次拽了。我特別心疼,問他,你為什么不告訴他“不可以”?二寶瞪著大眼睛跟我說:“因為他喜歡啊!再說,我也不敢啊!”你看,孩子如果沒有反霸凌的意識,即使自己被欺負了,可能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家長在家就要給孩子做反霸凌訓練,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勇敢站出來說“不”!那以后,我開始加強孩子的反霸凌意識培養,帶他刷了好多本反霸凌的繪本,其中我和娃都比較喜歡的是《2-8歲兒童反霸凌繪本》,這套書我們刷了十幾遍了,里面的故事,二寶都會給我講了。我們有時候告訴孩子,什么是霸凌,他可能并沒有具體的意識,更不知道,到底如何去應對。用這套繪本,能讓孩子識別,霸凌的類別,都有哪些?遇到后,可以怎么做?也就是說,手把手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學會拒絕,勇敢的面對。這套書中有關于辱罵、推搡、亂摸、愿望、嘲笑、排擠、歧視、欺負8個獨立的主題,用第一人稱講故事的形式,詳細的告訴孩子,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可以怎么做,如何保護好自己。我相信,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也相信,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但關鍵是,在那些你看不到的地方,孩子真的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嗎?如果你不確定,我建議帶娃看看這套書,培養反霸凌的意識。我家二寶也是在看過這套書的一個星期后,告訴我,他已經“警告”那個同學了,不要再拽他頭發了。如果再拽,就會告訴老師,和他的爸爸媽媽!我非常佩服二寶的勇氣,也感到特別欣慰。楊絳說過:“擁有不傷人的教養,同時也應有不被傷害的氣場。”尤其是如今校園欺凌出現頻繁的背景下,家長們更要懂得如何應對孩子被打的方法,同時也要注重教導孩子避免被欺負及被欺負后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