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到青春叛逆期就喜歡跟媽媽吵架?別再“誤會”孩子了

“你想吃菠菜嗎”,姐姐小心翼翼地詢問外甥,但得到的回答卻是孩子冷冷的一句“我不吃”。不過,這并沒有打消她的熱情。緊接著,她又問到:“那你要吃洋蔥嗎?還是用枸杞葉跟豬肝給你煮碗湯?”這下子,外甥直接站起來對她吼道:“為什么你老是逼我吃一些我討厭的菜呢?”這是每天姐姐與13歲的兒子,在午飯或晚飯前都會爆發的爭吵,媽媽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堅持喋喋不休地詢問。孩子則覺得媽媽不僅嘮叨,還總是強逼著自己吃各種難吃的菜。而除了吃飯以外,小到穿衣,大到參加哪一科的輔導班,每次姐姐苦心做好選擇后,往往都因為兒子百般不愿,母子倆也不肯忍讓,吵架就成了家常便飯。“我覺得他就是青春叛逆期了,故意跟我作對,小時候不也是我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做嗎”,姐姐又氣又無奈地抱怨。而更令她生氣的是,有時候母子倆吵得厲害了,兒子居然對一向不愿管教孩子,宛如“甩手掌柜”的爸爸表示親近,理由就是“爸爸不會管我這么多,也不會強迫我做這做那”。而根據姐姐所說,在外甥班級家長群里,不少媽媽們也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共鳴,她們實在想不通,為何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對時刻關愛他的媽媽生出逆反心理,反而對甚少照顧他的爸爸比較順從。后來,我給姐姐推薦了一本青春期的指南書,她讀了兩個星期后來找我,跟我說,她終于明白,為什么兒子會變成這樣了,問題更多在自己身上,不都在兒子身上!(這本神奇的青春期指南書,我會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進行介紹,請耐心往下看!)是的,根據《中國家庭親子關系調查報告》顯示,孩子對媽媽的信任遠勝于爸爸,但根據3至6歲、6至12歲、12歲至15歲三個階段,過千名孩子的調查,卻有超過65%以上的孩子對媽媽是“最信任的人”的認同感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尤其是12至15歲階段,更是下降明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兒童中心以及全國婦聯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95%左右的孩子在10歲以前都表示“媽媽是最親近的人”,但從他們進入初中以后,卻有過半的人開始與媽媽的產生關系問題。
目前仍有7成家庭中,媽媽擔任教育孩子的主導者,長期教導令彼此產生諸多不和。若是彼此都不肯讓步,矛盾便由此爆發。一方面是孩子進入青春期,自尊心更為強烈,也更注重自我,所以對媽媽往日的約束、教導產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可知,青春期是孩子心理發展成熟的重要時期,他們希望自己能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尤其是作為最信賴、最親近的媽媽自然是他們的首選。還有就是如心理學普遍認為,相比于象征強勢的父親,母親會顯得柔弱許多。而這也是為何孩子在青春叛逆期里更偏愛與媽媽作對的原因,畢竟“欺負弱者”可能是人類的一種潛在本能。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兒童中心以及全國婦聯聯合調查還發現,若是媽媽們能與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給予孩子最適宜的教育與愛,那么成年后,他們也依然會與媽媽保持十分親密的關系。
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里認為:“孩子一直學習的東西就是如何與他人相處,以及什么行為是合適的。”繼而她還延伸出了若是教導孩子時,父母處于責備、憤怒的情緒,那么不僅會讓那個孩子模仿如此與人相處的形式。而且很可能會讓孩子成為父母發泄情緒的“工具”,未到達教育效果的同時,也傷害了孩子的內心。所以,媽媽們在與孩子相處時,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若是實在憤怒,不妨采取“冷處理”,平復情緒后再進行溝通,做好正面的示范。伊麗莎白.克拉里撰寫的《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里強調,教育孩子要做到的3個關鍵點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對孩子的期望是合理的以及引導孩子了解自身的價值觀。但很多家長,是不知道如何去跟孩子溝通,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往往話一出口,孩子就不愿意聽了。建議這樣的家長,認真讀一讀《解碼青春期》這本書。這本書把孩子從11歲到18歲之間的情緒變化、生理變化以及情感需求,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讓家長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找到跟孩子溝通的方法,并幫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解決實際問題。書中不僅有理論知識的介紹,還有真實的案例,告訴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后,到底怎么做。可以說,一本書在手,父母心中有方向,手中有方法,跟青春期孩子溝通,不再犯難了!高質量的陪伴并非不停的嘮叨、敷衍了事,而是如心理學專家武志紅所說:“看得見孩子,聽得見孩子。”即關注孩子的舉動、情緒的變化等,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與關心,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要成為孩子最好的“傾聽者”,鼓勵他勇敢表達心中所想,與他一起面對青春期的困惑,引導他尋找合適的解決問題或是調整心態的方法。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因為身體變化、心理發展、學業與人際交往的壓力等,情緒波動比較大,也更加渴望得到愛、支持與關注。而這也是為何他們會故意做出如此多叛逆舉動的原因。如果媽媽能給予正確的教導與愛的方式,那么孩子不僅能更好地度過青春期,也能繼續與媽媽保持親密關系。作為絕大多數孩子心目中最親近也是最信賴的人,媽媽若是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理解、鼓勵及關愛等,不僅能維持親密的關系,也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爸爸也要承擔起責任,一起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成長為更優秀的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