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天生自私又任性,“愛”和“慣”到底如何能分清?
很多父母的教育是很容易走極端的,不是嚴加管制,就是一味的縱容,在縱容型的親子溝通中,由于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沒有行為規范,很多孩子最終成為了一個放蕩不羈,沒有責任感,沒有樹立自強自立人格的人,更為嚴重的會淪為階下囚,走上一條邪道。小麗中考失利,沒能考上任何一所高中,因此整天躲在家里,覺得沒臉見人,在家里閉門思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她決定參加工作,不想再去讀書,她找到了父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對不起家人的期望,但是父親并沒有責怪她,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了一個肯定的眼神。她以為,爸爸一定會大罵自己一頓,誰知道那個寬容的眼神,卻讓自己內心感到非常的溫暖,她明白,爸爸原諒了自己沒過幾天,小麗在一家星級賓館,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她參加了職業培訓班學習,在業余時間又去上英語補習班,凡是對工作有好處的知識都去學,而且也學的進去,由于她的勤奮好學,不斷受到提拔,后來被送到國外培訓一年,回來以后又參加了飯店管理專業的培訓班。一晃幾年過去了,小麗已經成為客房部經理,在一次宴會上,同事問她“你不過是一個初中生,怎么這么有能力?這可真意外”,小麗頓了一下,恍惚回到了幾年前的夜晚,她清了清嗓子說,“因為,因為父親的那個眼神......”假如爸爸沒有原諒小麗的中考失利,對孩子擇業的想法不是寬容的支持,而是粗暴的否定,那么孩子的未來會怎樣恐怕很難取得像現在這樣的成績。因為父親的寬容,反而讓小麗找到了未來的路,就是爸爸的這次寬容帶給她的機遇。很多父母,將寬容與縱容混為一談,寬容是指對孩子做錯了事以后,家長以一種寬大的胸懷接納孩子的過失,不一味的追究責任,只是及時的技巧性的引導,提醒啟發,使孩子的內心深處感到自責悔恨,促使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而修正行為。而縱容卻相去甚遠,父母對孩子的事從來不管不問,任由孩子我行我素,哪怕一錯到底,還是自由是好事,是好事,但是自由過了頭,那么飛翔的終點就是天堂而是地獄。想要給予孩子,寬容而不是縱容,父母就應該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破壞性的行為是不被允許,如果發生了這樣的行為,父母就應該介入,讓孩子把情緒通過語言發泄出來,或者通過其他象征性的渠道,而不是要摔東西搞破壞,告訴孩子什么事情允許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必須做,這才是真正的寬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寬嚴相濟,松弛有度!孩子年齡小某些問題自然不可能完全理解,因此父母應該教給孩子有用的知識,例如孩子親歷社會上沒有經驗,說些很令人生氣的話,這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合適,而不是站在旁邊當甩手掌柜,放任自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做錯事,這是很正常的,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要寬容孩子,以理解的心態去溝通,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引導孩子自己去改正錯誤。佳佳是個兩歲大的孩子,經常黏著媽媽,有一天媽媽帶他到公園里去玩。佳佳在地上發現了一個小黑點在爬,原來那是一只螞蟻!從小到大,這是佳佳第1次接觸小螞蟻,非常好奇,他抬起腳準備把螞蟻踩死。眼見孩子的腳就要落下,媽媽趕緊對他說,兒子你看他多乖呀,螞蟻媽媽一定很疼愛他的寶寶,你不能踩死他,她的媽媽還在等著他回家呢,佳佳就趴在一旁驚奇的看著那只螞蟻寶寶爬來爬去,螞蟻遇到障礙時,他就用一根小草搭橋讓它爬過去,看到小螞蟻爬回洞穴,他快樂的拍起了手,媽媽欣慰的笑了,因為她知道孩子的心里已經播下了關愛的種子。踩死小螞蟻,這本身不是正確的行為,要是換了別的母親,可能會鼓勵孩子去一腳踩死那只小蟲子,以此鍛煉孩子的膽量,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合理的教育方式,不縱容孩子的錯誤,告訴他正確的道理,這才是稱職的父母,成熟的父母!生活中父母應當對孩子表現出,施以寬容之心,但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度的寬容其實就是縱容,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別把寬容當縱容,這是每個父母都應該注意的教育細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