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怒之下”離家出走,治理孩子鬧情緒,你還可以這么做
導讀:看到新聞上有一篇報道:孩子暑假在家鬧情緒,“一怒之下”跑到酒店不肯走了。江蘇12歲男孩深夜在一家酒店大堂躺著不走,經理問他為何不回家,要家長聯系方式,都不肯回答。迫于無奈,酒店負責人只好打電話,尋求民警的幫助。民警趕到后問小男孩原因,孩子只好回答道:“因為不想寫作業,和父母吵架了,不想回家”。民警聯系到小男孩爸媽的時候,家長們已經急得不行了,在外頭找孩子都找了有七八個小時,沒想到這孩子跑到這里來了,了解來龍去脈后,就領著他回去了。雖然男孩的做法不免有些偏激,和父母吵架鬧情緒,選擇離家出走,但家長與孩子在溝通上面,肯定是出了一些問題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孩子發脾氣,鬧情緒是我們每個家庭育兒過程當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其實,鬧情緒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作為大人往往還會因為一些不順心或者不愉快的事情,發火不舒坦,更何況是小孩子呢?小孩子“鬧”是天性所驅,改變不了。可父母不能因為孩子不聽話,就開始罵或者使用拳頭政策。因此大人在這個時候怎么解決才是關鍵,聰明的家長往往會用這三招。早上,樂樂死活不愿意去幼兒園,還在家里發起了脾氣,哭著喊著不愿意去。他爸爸被鬧得有點生氣,準備吼孩子。樂樂媽趕緊攔著,告訴他別急,讓他先去上班。然后給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詢問是不是這幾天樂樂在幼兒園遇到什么事情,然后老師告訴樂樂媽:“樂樂和幼兒園一個小朋友發生了一點矛盾,倆人喜歡同一件玩具,都吵著要。他倆僵持了一會兒,樂樂主動提出,兩個人輪著玩,先讓小朋友玩,樂樂自己拿個別的玩具打發等待的時間,可是最后玩具被“霸占”了。”樂樂媽了解情況之后,便和老師請了假,晚點兒帶樂樂去幼兒園。” 事實上,小孩們都是很通情達理的,不會無緣無故鬧情緒,所以需要大人們試著去了解原因,知道孩子為何不開心。掛了電話后,樂樂媽把樂樂叫過來和他說:“我們先不去幼兒園,那你告訴媽媽為什么那么在意別人“毀約”這件事!”后來從樂樂的描述中了解到,樂樂很喜歡那個玩具,自己想要,但讓給那個小朋友了之后,對方并沒有主動遵守約定,他覺得那個孩子一直在他面前炫耀,好像在嘲笑他“你這個傻子,這么容易相信我!”所以不想去幼兒園。樂樂媽了解到真正的原因之后,很心疼樂樂,于是告訴他:“寶寶,你這樣做是對的,我們應該大方點兒,以后再遇見這樣的情況,不要多想,最起碼你做到了遵守約定,選擇了誠實。你喜歡那個玩具,周末媽媽帶你去買,好不好?”樂樂聽了之后,一下子開心了起來,于是點點頭,樂樂媽又說:“可是不去幼兒園,這樣做不對,我們現在去好嗎?”樂樂說:“好的,媽媽我們現在就去,要不然都該遲到了。”晚上樂樂爸爸回家,樂樂媽就和他說起來這件事,告訴他這個時候,不應該給孩子發脾氣,你和他發火生氣,他會覺得委屈,覺得爸爸媽媽也不能理解自己,逆反心理反而會加重。著名的哲學家盧梭曾說到: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辦法:“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如果你對著孩子發脾氣的話,會讓他們從心理上產生和你對著干的念頭,不會有效果的,反而會適得其反,越來越嚴重。因此一定要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育兒老師師紹延說過:“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會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被勸慰。”
昨天坐公交的時候,一位爸爸應該是接下課的孩子回家,他們上來后,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小男孩想坐著不想站,就開始鬧,可能是母愛作祟吧,我不忍心孩子受累,準備把位置讓給他們,結果遭到男孩爸爸婉拒,于是小男孩便纏著他爸爸說想坐座位,他爸爸說:“現在車上沒有位置了,等一會兒有空位了,我們再找位子坐,男子漢站一會怎么了?你自己先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小男孩也沒再說什么,但能看出來還是有點兒不情愿,噘著嘴、氣鼓鼓地瞪著眼前的座位。后來有個人下車,空出了位置,男孩爸爸便讓小孩坐在這,又給孩子說道:“以后有人下車了,你才可以坐,如果有人要給你讓位置,你要說謝謝,如果看到有老人了上車,也要主動讓位置,知道嗎?”小男孩懵懂地點點頭。試想一下如果這位父親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就一直給他講道理的話,孩子肯定會不耐煩,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只會覺得大人不在意他們的感受,還有可能會和爸爸吵起來。因此這位父親的選擇很明智,等孩子的情緒穩定平復以后,再去和他講道理,這樣孩子不僅能接受,而且也知道怎么做是正確的。在電影《哪吒》當中,哪吒每一次鬧情緒犯錯誤時,他父母并不會打罵他,而是教會哪吒學會管理自己的脾氣,穩定自己的情緒,然后幫助孩子建立內心的責任感,讓他知道什么是對和錯,學會如何自我控制,這才是陪伴孩子的成長。優秀父母的可貴之處就是懂得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的去傾聽和理解孩子,并且做出正面的教導,而不是依靠“棍棒”和“強權”,壓制住眼前的“小魔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