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迎來孩子的叛逆期,家長別上火,用對方法,也能輕輕松松面對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在3歲左右,孩子就和變了一個人一樣,做各種讓你無法理解的舉動,原本乖巧的娃,怎么這么不聽話了?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正在經歷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父母安排他們做點事,馬上說不,而且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和他講道理,根本毫無用處,氣急的家長可能會打幾下孩子,結果搞得孩子和家長兩敗俱傷。
張子洛,今年剛過完2歲的生日,兩歲前,他是人見人夸的好孩子,因為從小媽媽都用網上的育兒經驗來養,給他講道理,所以他自然特別聽道理,好好說,從不調皮。最近真把她逼瘋了,帶他去超市,看見玩具就不走了,不給買就哭鬧,怎么講道理也不行,不理他看著他哭,一個不注意,自己就跑了。不讓他去碰插座,有電,危險;他非得用手動動。和他說話,3遍、4遍都不會理你。子洛媽媽想要和這個小子好好相處,但是到底應該怎么樣對待這樣叛逆的娃?媽媽發出感慨:“是不是領回來別人家的孩子了?”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都會經歷一些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所以很多父母幾乎接近崩潰,不知道在這樣的階段,怎么教養孩子。“叛逆期”是心理學上的說法,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2歲以后孩子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這么早就會經歷叛逆期,一般人認為只有青少年才會叛逆。其實孩子到了叛逆期是一件好事,因為孩子就是通過“叛逆”來找到自我、表達自我。擺脫父母的控制,成長為一個獨立個體。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談及個體發展時提到,“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里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叛逆期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比如孩子展示出來的獨立性,自我意識的萌芽,內在的秩序感等。但是那些不好的行為,比如打罵人、損害物品等,就需要父母引導。怎么引導?也就是說該怎么面對孩子的問題?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者愿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一時心痛他們而去滿足,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對的事就是不能滿足,愛他們,但不是溺愛。2歲以后,是他們獨立的開始,情緒會焦躁,亂發脾氣,對父母的話當做沒聽到,常把“不”掛在嘴邊,有的還會出現打人,咬人等。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明白孩子做的這些都是因為叛逆期在作怪,孩子還是好孩子,鼓勵孩子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幫助他們化解負面的情緒,讓他們明白什么是生氣,什么是傷心,什么是高興。當他們生氣的時候,能不用武力解決,而是說出“我生氣了”。第一次經歷叛逆期的孩子正是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的時期,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動,想自己做自己的主,這時的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來強加給孩子了,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比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他自己去探索大自然。很多家庭都會制定一定的規矩,這對培養孩子遵守一定是生活規律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孩子吃飯拖拉,那么家長就規定吃飯時間,吃不完,或者磨蹭到了規定時間,那么就收走碗筷,“你還沒吃完?不好意思,已經到了時間了,所以要收走碗筷了”一直到下一頓飯也木有零食。Tips:父母要堅持這樣的制度,即使心痛孩子吃不飽,也不要去溺愛,好的飲食習慣很快就會養成的。當叛逆期第一次出現,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大逆不道,忤逆家長,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孩子的叛逆期,其實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