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柬埔寨一名賣紀念品的男孩火了,這個小男孩為了賣紀念品,在女游客面前,展示了九國語言,外加一口廣東話。不過起初女游客并沒有購買,隨后小男孩又自愿唱了《我們不一樣》這首歌,女游客最終被打動成功購買。小男孩全程笑意盈盈,充滿熱情,即使一次一次被拒絕還是沒有退縮,最后堅持到了成功。
廣大網友看到都覺得太不容易了,這么小的孩子就有面對生活的不屈不撓與從容的性格實屬不易。我們知道幼兒時期的自律培養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那父母們如何在孩子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培養出好性格呢?
1.用童心去陪伴孩子。
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充滿童趣的眼光看待孩子關心在意的事,很受孩子們的喜歡。和孩子在一起時多照顧關心他,放下大人的架子,不因他們做出幼稚的事情而訓斥,和他們一起玩鬧。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是被父母理解的,會把父母當做好朋友,有利于促進親子關系,還能讓父母更了解寶寶,引導他更好的成長。
2.在孩子面前說到做到
西奧多.羅斯福說過,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有些家長答應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或許你是無意的,也沒有放在心上,可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你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他會覺得我的爸爸媽媽都這樣做了,就是正確的行為,這樣孩子以后也很難守信用。
比如你答應孩子如果把周末作業提前做完,就帶她去公園玩。孩子認真做完了,卻沒有實現你的承諾,裝作忘記了一樣,也沒在孩子面前提起或者干脆沒當回事。孩子會失望極了。如果只是一次兩次,以后還能彌補,失望的次數多了,孩子就不再信任你,會打破你做家長的權威,使你們之間的關系出現縫隙。
3.放手鼓勵孩子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離開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孩子就沒有歸屬感。”
要學會對孩子放手,想讓他有良好的性格必須鼓勵他大膽嘗試。父母的教育中,很多時候掌控感很強,但如果適當的給寶寶部分掌控空間,也許會有不同的事情發生。
有智慧的媽媽會做生活中的啟發者而不是全職媽媽。媽媽要懂得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而不是怕這個,怕摔了,怕受到傷害就把孩子的事情全攬到自己身上,要讓他們去經歷去歷練。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能力的聰明媽媽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保姆型的媽媽看著是幫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去代替他們承擔,實則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看著是愛寶寶,其實對他們毫無益處。
枕邊育兒寄語:
孩子的性格取決父母,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被愛所以懂得。會知道如何去愛別人,把生活過得更幸福。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