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數以百計的研究都表明,打孩子只會有損孩子良好品行的培養,而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可父母們還是會責打他們的孩子。
父母們會為自己辯解說,我們并不是打我們的孩子,我們只是打他們的屁股,這兩者難道有什么區別嗎?
當一個成年人打另一個成年人的時候,我們會稱之為"毆打";當一個小孩打另一個小孩時,我們也會稱之為"毆打";當一個成年人打一個小孩子,父母們卻輕描淡寫的把它說成是打屁股,
在那些曾在幼兒時期被打屁股的父母中間,以及在那些不知道可以通過其他更好的辦法來培養孩子品行的父母中間,打屁股的辦法仍然在盛行著。
有這么一個經典的故事,一位媽媽一直認為打屁股是對孩子的管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他三歲大的女兒毆打了他一歲大的兒子,她女兒在受到指責時說了這樣的話:"我不過是在照媽媽的樣子做",從此以后這位媽媽,再也沒有打過任何一個孩子的屁股。
孩子們都喜歡模仿,特別是喜歡模仿那些受他尊重的人,他們會認為,他們也可以做出你做的任何行為,父母們請你們記住,你們正在養育著別人的母親和我父親,別人的妻子或丈夫,你眼下在孩子身上所采用的養育手段,將來都可能被你的孩子用來養育他們的孩子。
被打大的孩子,長大后怎么樣了?
在習慣于打屁股的家庭里走出來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后,會傾向于用侵害性的行為去處理各種沖突,打孩子的,實際上是向孩子表明,打人沒有什么不妥的,尤其是大人打小孩,強者打弱者是完全正常的,孩子們明白了,在父母遇到麻煩的時候,父母會采用痛打一頓的辦法來解決。
那么他將來很可能會把這種處理人際關系的模式,帶到他與兄弟姐妹和同伴等其他各種關系中去,并最終把這種模式帶入到與配偶和孩子的關系當中。
在你的家庭里親密擁抱對打孩子的比例可能是100:1,但是打孩子一次屁股會比100次親切的擁抱在他心里產生更深刻的記憶,給他帶來更大的影響。
在一項為期19年的長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體罰是家常便飯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長大后會成為一個不善交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和成年之后,暴力行為對他們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正常現象。
對679名大專院校學生的調查表明,那些記得小時候被打過的學生都相信,打孩子是一種管教方式,并且他們也打算打自己的孩子,同時挨過打的學生還告訴調查者,他們記得在挨打時的父母是怒氣沖沖的,他們記住了挨打,同時還記住了父母打他們時的態度。
孩子腦海中對挨打的記憶會破壞掉原本對于成長經歷的美好回憶,人們往往更容易回憶起痛苦的經歷,而快樂的事卻比較容易淡忘。
盡管我們成長在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但是根本不記得多少具體的快樂情形,而挨打時許多細節卻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我總在想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孩子的記憶中充滿數以百計,乃至數以千計的愉快情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挨打的不愉快的記憶會嚴重排斥那些快樂的記憶。
打孩子有用嗎?
打孩子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它在父母和孩子之間造成了隔閡。而那些把體罰孩子,當作管教孩子的主要方式的父母,不會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孩子,體罰使他們無法想出其他更好的,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起更好關系的辦法。
由于打孩子不是我們可選的唯一辦法,因此我們就不得不想出,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來管教孩子,這不僅讓我們成為了更好的父母,而且我們相信這么做,最終會培養出更加敏感,行為更加優良的孩子。
打孩子之所以能夠起作用,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恐嚇價值,它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因為有些父母不輕易打孩子的,只有在他們實在容忍不了的情況下才使用這種辦法。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你是否會像條件反射一樣不假思索地揚起巴掌,擺出要打孩子的架勢,當你靠近孩子的時候,如果你突然揚起手他都會畏怯的退縮,那就說明你會條件反射的打孩子,你不假思索的打孩子是十分有害的,因為你是出于憤怒才打孩子的。
因此你下手會比預想的重,而且你不會為自己留出時間去考慮,嘗試其他的管教辦法,如果你決心要把打孩子,從糾正孩子的全部辦法中排除出去,那就會激發你去采用其他辦法,而不是想都不想的,馬上就要采取責打的方式。
實際上研究已經表明,在打孩子之前,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然后再平靜的打他,這樣的做法要好得多,而且不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這種辦法能夠幫你認清你的行為是否恰當,還能夠使孩子不太可能去重復錯誤的行為。把孩子當作一個講道理的人來對待,也維護了他的自我形象,如果他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挨打的理由,那他必定會對你打他感到氣憤和屈辱。
放棄打孩子,別讓這種方式流行
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被打,這有助于驅散他心頭憤怒情感的陰霾,促使他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你開始意識到自己沒有正確的了解實際情況,或者你的內心有個聲音告訴你,其實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所面臨的局面,那么你就必須放棄打孩子的做法,盡可能的轉而采用其他糾正措施,并且在心里要提醒自己,對整個事情考慮得更為周全一些。
每隔一兩個月,你就應該對自己糾正孩子行為的各種手段做一次評估,尤其要評估一下對孩子的體罰措施,哪種方法能起到作用?
你的孩子是否比較少犯錯誤了呢?
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有沒有得到改善?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否得到了增強?
如果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對孩子行為的各項糾錯措施就是走向了正確的軌道。
如果你過重、過多的打孩子,那么這種手段,很顯然是不會起作用的,你必須考慮采用其他辦法,任何一種管教孩子的辦法,只要不能奏效,你就必須舍棄它,如果你發現孩子犯的錯誤比以前多了,那么你就必須考慮采取其他的糾正方式,如果你的做法拉開了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那么你的行為也應該加以改變。
枕邊育兒寄語:
偶爾的進行恰當的懲罰,可以為孩子帶來額外的約束,這是激發出孩子的良好品行所必須的,當你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行為,這種做法也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建立在穩固的親密關系上,那么這種養育方式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在家庭里面營造一個對孩子呵護有佳的環境,以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慈愛,要比采用懲罰手段有意義的多!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