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兒放學回家之后,媽媽看到衣服上有個地方脫線了,于是就讓芯兒把衣服脫下來。媽媽回房拿出了針線,正準備接過衣服開始縫補。卻看到女兒害怕的看著自己手里的針,躲得遠遠的。媽媽覺得事有蹊蹺,之前芯兒看到針線都不是這樣的反應。
在一番耐心地詢問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寶貝女兒在幼兒園里竟被老師扎過。第二天媽媽就去到幼兒園確認此事,發現那個老師已經被辭掉了,很多家長都投訴過了。自那之后,芯兒的媽媽也提高了警惕,對芯兒的老師一一進行了了解。
“虐童”事件近年來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雖然國家也針對此類事件實施了一些措施,但想要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除了國家、幼兒園加強監管力度之外,父母自身也需要加強。
清明節期間的時候,通州的一個幼兒園就被爆料出有多名兒童在幼兒園中遭到針刺。事件中有一位叫程程的孩子,他媽媽在回家路上發現了自己孩子身上有針刺的痕跡,于是就發消息到了家長群里。這一消息發出之后,家長群里的有不少家長也反映說自己孩子身上也有。隨后,這些家長就約好一起去醫院做診斷鑒定并報了警。醫生證實之后,警方就開展了相關的調查。
讓人心寒的是,這些父母若不是主動問起孩子,可能父母會一直蒙在鼓里。天真的孩子們還把這些當作是和老師約定好的秘密,而不愿意跟父母說。
沒有人會比你更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這幾件事情,爸爸媽媽們可要學起來,才能保護好孩子。
?挑選好的幼兒園
好的幼兒園也意味著教師的素質以及環境都是比較優渥的。在挑選時我們不應該只從表面上看,不能只看老師對孩子們的態度。而是要看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是存在怨氣還是面露笑容的,觀察在讀的孩子們對老師的態度如何。孩子們的表現是最直接的,對于喜歡的老師,肯定是會親近些的。
?平時進行角色互換的游戲
這個方法適用于孩子們不愿意跟父母溝通在校的情況。通過角色互換的游戲,我們可以孩子扮演“老師”的角色,父母自己扮成“孩子”,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游戲看到孩子們在學校里受到什么樣的待遇。舉個例子,父母想知道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好好吃飯,就可以表現出自己不愛吃飯的樣子。那么孩子怎么對待你的,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怎么對待孩子的。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父母應該盡全力做好孩子的監護人,對孩子身體和行為不能解釋的變化隨時保持警惕。
在家的時候父母要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的哪些部位是不可以被他人輕易觸碰的。讓孩子明白“底線”在哪。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權利不讓別人接觸自己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和家長之間是可以無話不談的,不應該有什么秘密。如果在學校孩子被迫與人約定了“秘密”,回到家也是可以跟父母說的。
想要在童年摧毀一個孩子其實真的很容易,但是要想在事出之后治愈孩子可能很難。受害只需要一瞬間,治愈可能要花上十幾年甚至一生的時間。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無法改變整個的大環境,我們能做的是在可控的范圍內,把傷害和風險降到最低。
枕邊育兒寄語: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心肝,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成長,在平時也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與關心。這樣孩子才會愿意把我們當作堅強的后盾,信賴我們,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候告訴我們重要信息。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喂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