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說娃不愛學習,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家長三件事請做到位
現在延遲開學了,在家帶娃上網課的爸媽快繃不住了。我家樓下對門,孩子上三年級了。每天隔著門縫都能聽到:
聽著就為孩子心疼,說真的,爸媽也不容易,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上網課,請假在家輔導。但每次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寫作業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不知道你家是這樣嗎?現在孩子的學習,是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至少長大后,能有份體面的工作,生活不會那么艱辛。這種期盼是好的,但逼迫孩子卻不對。家長為什么喜歡“逼迫”孩子學習呢?我們接下來就聊聊這個話題。我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我的爸媽也對我有茵茵期盼。記得高考那年,媽媽每天都會絮叨:“囡囡,好好學習,清華北大給你留著座位呢!”在這種壓力下,我沒有考上媽媽如愿的大學,只上了一所211重點大學。首先,家長有親身體會。父母那一代人,生活條件不好,有些甚至沒有上過學,就出去打工了。他們吃過沒文化的苦,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在學習方面,自然抓的更嚴格,只要能提高成績,自己再辛苦都無所謂。其次,不會正確引導。父母從小受到的教育環境和熏陶,和我們現在是不同的。他們的脾氣也比較暴躁,看到孩子走神或不好好學習,就會暴跳如雷,甚至打罵。這種方式較為極端,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卻很難讓人接受。最后,孩子難管教。總有那么一類孩子,是不好調教的。他們是被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帶大的。長時間被溺愛,想要教育他們真的很難。孩子不僅無視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把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有些家長只能采用強硬手段,比如盯著孩子寫作業,邊寫邊罵等等,這樣看起來效果更好,也就是孩子寫的快了,家長就會沿襲,一直這樣管教孩子。由此可見,孩子厭學和父母脫不了干系的。不是每位家長都能足夠有耐心,當他們在言語上中傷孩子,或者拿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沒有耐心的時候,孩子也就慢慢不愛學習了。想想文章開頭,我家樓下對門的孩子,是不是就已經到了厭學的邊緣?如果媽媽一直這樣逼迫,我想他很快就會“反抗”了,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普遍很低,如果長時間被責罵,他們的厭學情緒更嚴重,還有可能出現逆反心理,跟爸媽對著干。你讓我學,我偏不學!有些家長喜歡比較,孩子已經很努力了,但卻拿來跟“學霸”比,埋怨孩子考不上第一。我一直告誡孩子:“不要考第一,學霸很孤單!”成績并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只要孩子努力了,就應該被肯定。父母的這種情緒表達,會加劇孩子的厭學心理。學習并不是完全枯燥的事情,但我們既然希望孩子學習好,就應該予以正面引導,而不是打罵。燃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可以從孩子最喜歡的課程入手,先培養學習興趣,然后再帶動他,去喜歡其他的課程。我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語文、英語,數學相對較弱。每次上語文課,我都興高采烈的。如果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可以先從語文開始,慢慢的培養其它學科的興趣。沒人不喜歡聽贊美的語言,孩子也一樣。當孩子在學習中,取得一點小成績,或者很快完成一項作業時,家長可以適時鼓勵他,讓孩子知道,你是很認可他的學習能力的。事實的鼓勵,可以激發孩子更大的學習興趣。孩子學習需要好的環境,盡量不要去打擾,更不要在一旁絮絮叨叨,沒完沒了。本身孩子就已經很努力的在學習了,你的嘮叨像緊箍咒一樣,會讓他頭疼欲裂,根本無心學習。如果要在一旁看著,可以不說話或者看書,陪伴是好事兒,前提別打擾孩子。學習對每個人都重要,但我們家長要分清,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是學習成績還是學習能力?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力,而不是盯著成績看,家長別做孩子厭學的源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