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吃零食,媽媽這么對待?你的態度,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有一位媽媽,在孩子五歲之前,都沒有讓吃一口零食,喝過一口飲料,面對零食,我們有必要這樣嚴防死守么?擔心孩子齲齒?對不起,真的不是零食惹的禍。蛀牙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沒有好好的去刷牙,尤其對于小孩子來說,牙縫里特別容易留有殘渣,即使不吃糖和一些零食,如果不好好刷牙,也有可能會有齲齒。擔心零食沒有營養?的確有一些垃圾零食沒有啥營養,可也有很多健康的,比如酸奶、堅果、等,它們含有對孩子有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還能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零食的意義:零食存在的本身,也就是在孩子主食之外,提供一些補充,只要不是因為吃一堆零食,影響孩子好好吃飯,完全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要知道,家長越反對讓孩子吃,他們的逆反心反而越重!父母越是不想讓孩子吃,孩子就越要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孩子的世界其實最簡單,一塊糖果、一袋零食就會讓孩子得到滿足,就是他們的快樂源泉。真正的愛孩子的父母,不是打著愛他們的名義,對孩子嚴加約束,而是要從他們的內心去了解,看見孩子真正的需求。弗洛伊德曾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曾經自己的父母也是對自己吃零食的事嚴加管教,結果反倒讓自己的好奇心很嚴重,家長給點零花錢,全都買了零食吃。而現在,我也已經做了家長,就愈發地理解自己父母,為我健康著想的心。可是對這種畏懼零食,如畏洪水猛獸的做法,是萬萬不認同的。孩子愛吃零食,表面上可能覺得是因為嘴饞,其實還有很多更深層面的意義,比如:對父母愛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吃的零食的欲望,孩子越會對這些東西形成美好的幻想,再加上父母禁止孩子吃零食時的批評和訓斥,孩子會更容易陷入焦慮當中,這時候對零食的美好幻想,反而會更加迫切。焦慮一但爆發,會出現比如哭鬧,甚至是偷錢、撒謊等方式來設法滿足自己,父母會更加傷心。孩子愛吃零食,這是天性,這樣的欲望“易疏不易堵”。作為父母,當孩子想要吃零食,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家長朋友可以學習一下黃磊老師的做法:黃磊家的小女兒特別愛吃冰激凌,于是黃磊想了一個好主意:他把冰激凌分裝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讓孩子在家里吃,每次只吃一塊。這樣,解了饞,又不會吃太多。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不僅讓孩子得到了滿足,也會讓他們品嘗到美味的食品,就不會出現為了吃零食,而哭鬧不止的情況。我們家的孩子,每天只可以吃一塊棒棒糖,喝一小瓶酸奶,帶他去超市,從來沒有因為沒吃過這樣的零食而在超市大哭大鬧的情景。這就是對零食加以控制,而不是一口不許吃的好處。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完全可以告訴他們,什么是好零食,什么是壞零食。我就會告訴孩子,壞零食對寶寶的身體不好,容易讓寶寶生病。零食有很多都不是健康的,但是偶爾也滿足一下孩子的小愿望,簡單點說,就是不完全拒絕不健康的零食,比如薯片、巧克力、糖果等。小孩子都喜歡出其不意的小驚喜,因此,比起讓娃一口不許動的管控,家長朋友可選擇偶爾主動給孩子。寫完作業,一塊交到孩子手里的巧克力,可是會帶來一大份的幸福感。孩子天生愛動,食物消化很快,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容易餓得快的原因。所以,家長就應該在兩餐之間添加必要的零食補充。吃過百味的孩子不會只惦記糖果,見過世界的孩子,也不會只計較眼前的一小塊利益。只要父母控制的好,零食將會是和孩子建立友誼的最好橋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