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帶大寶去一家西餐廳吃飯時,看到兩個小朋友在廳里瘋鬧追打。孩子的聲音特別大,大人吼了兩句,兩個娃好像沒聽到一樣繼續玩。突然一個小朋友的鞋子飛到了旁邊的餐桌上,差點就掉到了碗里。那桌客人還算很和善,只說家長要好好照看孩子。在一邊桌子上吃飯的媽媽走過來和客人道了歉。然后撿走鞋子訓了兩個娃一通,把孩子拉回餐桌上,按著坐在那吃飯,這兩個小朋友,狼吞虎咽吃得滿臉都是飯粒菜漬。于是這兩個娃又遭到了爸爸一頓訓斥。這對父母帶倆孩子吃頓飯,簡直是硝煙彌漫,壞情緒四處蔓延,甚至影響到了整個餐廳的進餐氛圍。大寶邊吃飯邊向那張餐桌望去,有些好奇又有些困惑。最后,那對夫妻互相抱怨著,帶孩子離開了。
父母平日的教育,決定了孩子今后的教養
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你帶孩子出門時就要知道,在外面管孩子的教育方法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也只能是出于面子吼孩子給別人看看。我們常常在餐廳看到一些“熊孩子”,吃飯時大聲喧嘩或亂跑亂串,這些和他們日常受到的教育有關,并不是一時興起。還有的孩子吃相不雅,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把盤子里的食物翻江倒海的扒拉一通,看到喜歡吃的,不管不顧往自己的碗里夾,喝湯時吧唧著嘴呼呼有聲。所以,家長應在日常中重視培養孩子餐桌禮儀。一頓飯的時間就可以了解一個人,餐桌上的行為,能夠體現出一個人平日的素養。而父母平日的教育,決定了孩子今后的教養。教會孩子這8個餐桌禮儀
1、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要等到長輩坐下來開始用餐了之后,晚輩才能吃。不可以搶在長輩的前面動筷。2、吃飯的時候要一心一意。教導孩子吃飯的時候要專心致志,不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看電視和手機等。3、不可以隨便起身伸手取自己比較遠的菜。可以請旁邊的人幫忙傳過來或者轉動一下轉盤。4、不要在餐盤中挑來翻去,保持餐具的整潔。有的孩子總是挑自己喜歡吃的菜,然后用筷子在盤子中來回翻找。也有的把菜都夾到了自己的盤子里,這種行為比較自私沒禮貌。吃飯的時候不要隨意亂夾亂放,弄得自己面前一片狼藉,不要總以為會有人收拾。太亂會給別人造成麻煩。5、不能在吃飯時大聲吧唧嘴。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咽,盡量小點聲,喝湯時最好也不要發出聲音。6、不能大聲喧嘩和敲打盤碗。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喜歡大聲地喊叫,或者是敲打盤子和碗。還有的孩子喜歡拿著筷子指點別人,這樣都是不尊重人的行為非常不禮貌的。7、打噴嚏時要側過身子用紙捂住鼻子。告訴孩子不要對著飯桌打噴嚏,這樣會弄到飯菜里面不衛生,影響別人的食欲。8、面對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別人幫忙遞餐具和食物的時候,或者在飯桌上有人送鼓勵和祝福時。告訴孩子要禮貌的道謝。日本有句俗語:從一個人拿筷子的樣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人在吃飯時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舉止,可以看出他的修養與內涵。在飯桌上接人待物的態度,談吐舉止都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和品格。一位禮儀師說過,請人赴宴時要細心配合客人的吃飯速度,在客人吃完之前不可以放下筷子,因為一旦主人停筷,客人也不好意思繼續吃下去。餐桌上這種換位思考的思想,是深入骨子里的高情商體現。那么,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養成呢
帶孩子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如果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家長千萬不要當眾訓斥,這樣會傷了他的自尊,可以過后再跟孩子耐心的講解。同樣家長也要進行自我檢討,看看自己平時在教育孩子上疏忽了哪些方面。日常中一家人在家里用餐的時候,也要多溝通交流,立下規矩,注重餐桌禮儀。及時指出孩子的缺點,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父母想讓孩子吃飯的時候做到專心、有禮貌,首先自己就要做到,讓孩子通過耳濡目染自然領會,他的表現也會和父母一樣,餐桌禮儀就是這樣習得的。我家大寶是個十足的“小吃貨”,平時看到吃的拿不下嘴,不吃完不罷休。但在吃飯的時候,即使他再喜歡的飯菜,也會等到我和寶爸都上桌,說了“開動”后才拿起筷子吃飯,這個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即使帶他出門也如此。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孩子顯得更有教養。還能增強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受歡迎,擁有高情商,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時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