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養育問題,一直是每個家庭最關心的。這不,二寶早教群里的寶媽們就因為孩子是需要圈養還是散養的問題發生了爭執??煽蓩寢專何蚁胱屛彝迵碛幸粋€快樂無憂的童年,不想管的那么嚴,等上小學了,我應該也不會給她報各種輔導班啥的,太累了。叮叮媽媽:我娃現在已經開始認字學小提琴了,以后的社會競爭會更加激烈,孩子不具備點過人的長處,難以自處啊。
《別讓不懂教養害了孩子》一說中提到,到底是圈養還是放養孩子,每個家庭對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選擇,甚至有的夫妻觀點也不完全一致。不管是放養還是圈養,主要是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兩個家長的養育模式。
"圈養"模式養育所謂"圈養",言外之意就是對孩子的管理較為嚴格。娃的各項生活學習都安排的緊湊有序,選擇以這種模式養育孩子的家長,自身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律性。我的閨蜜婷婷就是這樣一位寶媽。"圈養"孩子,滿滿的學習任務婷婷的兒子松松6歲了,她和老公都是從事的金融行業,也許是因為緊張的職業特點,他們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盤算如何嚴格的養育兒子。從這幾年的帶娃情況來看,說他們是虎媽狼爸一點都不為過。松松從兩歲半開始學英語,三歲開始背三字經、弟子規、唐詩等,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
家長的觀點:我忍不住問過閨蜜,對孩子這么嚴格,孩子不會覺得累或者反抗嗎?他的童年顯然少了很多天真和童趣。閨蜜是這樣回復的:他現在也許沒有別的孩子玩的時間多,但是未來他會擁有更輕松的生活。用幾年的嚴格換未來的愜意,不值得嗎?
孩子的表現:再看松松,確實懂禮貌,懂規矩,每次見這個小家伙都一副嚴肅的樣子。去閨蜜家做客,松松也是非常有禮貌,接人待物,迎來送往,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這顯然是閨蜜從小對孩子嚴格教育的成果。
"放養"模式帶娃"放養"其實是現在很多家長想要去選擇的一樣帶娃方式,我們自己經歷過繁重的課業時間,也見到了現在孩子們的學習辛苦,就不希望自家娃也過那樣的生活。但是就像我家一樣,我想"放養",但卻總是被身邊的人所影響。因此,選擇"放養"模式養娃的家長,自身需要具備的也是足夠堅定意志力,來看看鄰居家孩子"放養"是怎么做的。
"放養"孩子天性活潑,開朗善談大力家女兒樂樂五歲了,除了幼兒園的課程,沒上任何興趣班。課外時間孩子愿意做什么,大力都全力支持。女兒喜歡芭比娃娃,大力就會想方設法買回來,家里的芭比娃娃都能組成兩支足球隊了。樂樂天性活潑好動,在家待不住,大力只要有時間,就會帶著孩子出去玩。
家長的觀點:別看著我們天天玩,其實孩子也是"在玩中學習"呢,只不過學習方式不一樣罷了,以后的社會,可不完全就是書呆子的天下!樂樂與其他孩子相比,有個性,開朗活潑,是這個年紀孩子該有的樣子。孩子的表現:樂樂總是笑盈盈的,一點都不怕生,樂于助人。和大人聊天也是乖巧可愛,睿智中不乏調皮。小區的孩子都喜歡和樂樂一起玩,家長們也總拿樂樂當做榜樣,來教育自己孩子。
放養還是圈養,掌握好平衡點有人問,到底是圈養孩子好?還是放養孩子好?其實,我認為這兩種教育方式并不是相對立的,它們可以相輔相成,相互配合,讓放養可以控制,讓圈養更加適度,在這條坐標軸上找到一個恰當的點,都不要太極端。1、極端的放養是完全放任孩子,從不管教,不懂道德約束,最終結果就是培養一個無視紀律,無視法律,沒有敬畏之心的壞孩子。2、極端的圈養所謂圈養,是讓孩子跟機器人一樣,在家長規劃的道路上按部就班的學習和成長,包括將來工作,結婚,生活,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最終結果呢,孩子心智不成熟,依賴性強,一旦失去了父母這對"拐杖",會焦慮不安,難以適應環境。
閨蜜很注重培養兒子的道德感,孩子就中規中矩;大力注重女兒的思想教育,孩子就仗義有擔當。所以說,家長可以在道德和行為習慣上對孩子進行圈養,在思想教育上對孩子進行放養。讓娃熟悉遵守社會道德準則,但也讓他敢于有自己的見解,也許這才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