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新爸爸、新媽媽,認為寶寶出生后,子宮恢復不錯,但還沒有來月經,就不會排卵,是安全期的范圍內,所以就不需要避孕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現實生活中,產后因沒有采取避孕措施而懷孕的新媽,不在少數。對于新媽媽來說,生完寶寶沒多久,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如果意外懷孕的話,不僅身體和心理上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還會影響母乳喂養,并可能容易出現胎盤粘連、前置胎盤的并發癥。
而對于剖腹產的寶媽,過早懷孕容易造成子宮破裂。即使選擇流產,也會加重身體的傷害。那么,新媽媽們產后避孕有哪些誤區?
不來月經不排卵
研究說明:約50%的新媽媽在產后2個月內就恢復了排卵,甚至有些在產后14天就恢復了排卵。
如果我們所了解,正常女性的身體,一般是來一次月經排一次卵,相信不少媽媽也就會誤認為,不來月經就不會排卵,也就不會懷孕,結果,意外地"又來了一個寶寶"。其實,產后媽媽的月經還沒有恢復之前,就有可能已經排卵,也就具備了懷孕的條件。所以,一般建議,產后,一旦恢復性生活,就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哺乳期具有避孕效果
據調查統計表明:約有三分之一的產婦會在哺乳期懷孕。
從理論角度上看,產后,母體分泌的乳激素,可以影響性腺激素,導致卵巢功能下降,因此、哺乳能抑制卵巢排卵,從而暫時不來月經,看起來,具有避孕的作用。
但懷孕本身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如果單純地認為哺乳期就是安全期,是不可靠的。
我鄰居家兩個寶寶,一年一個,但同一個月生日,就是誤認為哺乳期有避孕效果,意外地"又來一個寶寶"。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后幾個月內,一般不建議新媽媽接著懷孕。順產一般建議產后一年左右再要寶寶,剖腹產至少兩年以上再懷孕。所以,產后采取正確有效的避孕方法,是不可忽視的事情。主要是以下四點:
放置宮內節育器
產后早期,子宮還沒有收縮復原,較大,放節育器容易脫落。一般順產產后三個月,剖宮產產后6個月,就可以放置宮內節育器,就是人為地在宮內放置,有避孕效果的金屬環類節育器,也就是我們平時說"上環"。
內置宮內節育器,避孕效果達到95%以上,效果立竿見影,并且是一種具有可逆性的避孕方式,如計劃生二胎,將節育器取出來,3個月就可以懷孕。還可以預防異位妊娠,對于哺乳期的新媽媽,也是安全有效。
Tips:新媽媽上環后,如出現腰痛、月經不調等,應及時咨詢相關專業醫生。
使用避孕套
在產后恢復性生活,但身體還沒有完全復原,無法放置宮內節育器時,使用避孕套,是產后也是哺乳期的最佳避孕方式。
避孕套是一次性物品,避孕效果與放置宮內節育器一樣。
避孕針、避孕藥
避孕針就是以孕激素為,配以少量的雌激素的避孕針劑,主要是通過肌肉注射,藥物得到緩慢釋放,對排卵進行抑制或延遲,達到避孕的效果。
產后,新媽媽的身體處于恢復中,內分泌的變化較大,如長期使用避孕針,容易造成女性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規則、或閉經。避孕藥的原理與避孕針類似,只是通過口服式進行避孕的一種方法。
一般不建議通過避孕針或避孕藥達到避孕的目的,尤其是哺乳期的新媽媽,避孕針和避孕藥中的藥物激素容易影響乳汁的質量,從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要慎用。
利用安全期
有些夫妻通過計算安全期,進行避孕,其實,人體的激素是復雜,通過月經周期來計算安全期避孕,效果只能達到70%。
排卵期一般是指下次月經來潮前,約14天,加上排卵期前的5天,和排卵期后的4天,一共約10天左右。其余時間稱為安全期。但由于受情緒、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時候,排卵期并不見得那么準時到達。有時候會提前,有時候也會推遲。所以,利用安全期也并不完全可靠的。
最后,也有輸卵管結扎的一種永久性并且安全的避孕方式,但對于要生二胎的家庭,并不適合此方式。
現在的醫學技術較發達,產后的避孕方式可選擇性,有了較大的自由度。不想吃避孕藥,可以打避孕針;不想使用避孕套,可以"上環"。但從專家角度認為,內置節育器是最佳的避孕方式。效果好、副作用少、可長期放置10-20年、不影響哺乳、也不擔誤再次懷孕。
枕邊育兒寄語:
產后意外懷孕一般發生在產后的幾個月內,而隨著新媽媽的身體恢復的差異,以及吸收的營養不一樣,和母乳喂養寶寶的方式也不同,排卵的時間也沒有確切的具體時間。所以,避孕措施從有性活開始,選擇適合自己又有效的正確方式。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