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我成功被易烊千璽圈粉,隨后又被他的成長歷程所震撼,大多數(shù)人兩歲的時候都還只是吃了睡,睡了吃,然而他卻已經(jīng)開始學藝了,到了五歲更是連舞蹈都開始學上了。
在眾多孩子玩泥巴的年紀,他不僅上過電視,還拿過獎,活脫脫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他的這些輝煌除了和他自己的努力付出有關(guān),還和他媽媽的教育方式以及長久的陪伴有關(guān)。
易烊千璽:優(yōu)秀的孩子,成長經(jīng)歷有不同
一個兩歲的孩子是絕對想不到要去學習藝術(shù)、舞蹈的,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遇到挑戰(zhàn)、競爭的時候也一定會產(chǎn)生壓力和疲倦,想要克服這些就需要有父母的支持、鼓勵和引導。
易烊千璽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愿意傾盡所有時間和精力去陪伴以及培養(yǎng)孩子的人。
為了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成長,她毅然辭職,并且給易烊千璽報了各種培訓班,什么魔術(shù)、變臉、中國舞、名族舞、拉丁舞等等。
雖然很辛苦,但是這些經(jīng)歷也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寶媽在了解了易烊千璽他媽媽的做法之后,也想效仿從而培養(yǎng)出同樣優(yōu)秀的孩子,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夠明智的。在一個綜藝節(jié)目中,演員劉濤的先生王珂就曾這樣說過,他說易烊千璽的成長,是被人拉著快速成長的,但是幸運的是他喜愛從小就在學的舞蹈。
的確,試想一下,如果易烊千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居然是畫畫,那么我們還能夠在熒幕之上看到他嗎?即便能夠看到,他愿意發(fā)自內(nèi)心把自己的演藝事業(yè)做好嗎?
所以,雖然易烊千璽非常成功,但是這種成功不可復制,教育家陶行知曾把教育人比喻成種花木,他認為"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再根據(jù)不同情況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
如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又樂觀的孩子?
想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孩子,重點還是要根據(jù)孩子自身的情況進行教導,像易烊千璽那樣的成長經(jīng)歷或許不適用于絕大多數(shù)人,下面就展開詳細講解一下。
第1, 問問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意愿
正如王珂所說的,易烊千璽是幸運的,因為雖然他被父母制定了成長的路線,但是好在這條路他自己也喜歡,不過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他這樣的運氣,父母們規(guī)定的路線往往是大家看來非常高大上但孩子自己卻不喜歡的,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拋棄以前的積累從頭再來,和父母的關(guān)系也僵到了極點。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父母們不妨一開始就問清楚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成為自己心目中優(yōu)秀的人。
倘若孩子的夢想并不高大上,父母們也不要讓自己被虛榮心所綁架,非要逼著孩子換一個夢想,否則,自己的虛榮心雖然被滿足了,但是孩子卻再也開心不起來了,這無異于丟了西瓜撿芝麻。
那要如何體現(xiàn)自己對孩子意愿的尊重,或者訓練他們的自主能力呢?
《正面管教魔法書》里曾列舉過孩子在各個年齡段能夠自主選擇的事項,家長們可以借鑒一下這里面所提及到的做法。
比如在3-4歲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們自己選擇睡前讀物、愛吃的零食、邀請誰來自己家玩;10歲的時候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午餐、做家庭游玩的計劃者、學習什么特長;16歲的時候完全可以決定自己要上哪所大學、想在哪里居住。
第2, 尊重他們的心理年齡,享受這個階段應有的樂趣
大人們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人生,看待孩子的行為,也因此很多孩子常常會因為各種“不懂事”被大人責罵,比如說又開始調(diào)皮,不愛學習愛玩等等。
但卻沒有想到他們還只是孩子,擁有孩子的思維和行為都是非常正常的,能夠按照自己的心理年齡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開心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出于自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而逼著孩子用成人的思維做成人該做的事,無疑會使得他們變得悶悶不樂,長此以往就會變成一種心理壓力,這種壓力不會成為他們通往成功的助力,反而會成為他們走向失敗的幫兇。
第3, 給孩子們支持、鼓勵、耐心和陪伴
雖然每個人成功的道路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成功之路上充斥著的阻礙和困難卻是相同的,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這個過程既需要孩子自己的付出,也需要父母的陪伴、支持和鼓勵,尤其是在孩子心理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就更需要來自父母的認可了。
孩子們在尋找自己的道路時需要進行各種嘗試,在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努力走向成功之時還會經(jīng)歷各種競爭,遇到各種挫折,這些都很有可能會打擊到孩子導致孩子一蹶不振,這個時候父母們又需要不停地支持和鼓勵他們。可以說,孩子邁出的每一小步,父母們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枕邊育兒寄語:
易烊千璽的成功并沒有讓我產(chǎn)生去模仿他媽媽做法的想法,因為成功不可復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一般幸運,況且通往羅馬的路也不止一條,但是他媽媽的付出讓我看到了一個母親的耐心、陪伴和支持對孩子成長所帶來的重大影響,我認為這是眾多媽媽需要學習的地方。
穆尼爾·納索夫曾說過:“母親對于孩子來說是第一所學校。”
為了孩子能夠在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中成長得更好,希望所有媽媽都能夠讓孩子自發(fā)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而不是硬逼著他們走自己為他們鋪好,而他們又不喜歡的路。
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