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成年之后,在跟父母交鋒的瞬間,會變成那個脆弱的孩子,面對父母時所有委屈、憤怒等等情緒全部奔涌而出,掩飾都掩飾不住。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仇恨真的有這么大嗎?直到成年之后孩子都無法忘卻。
這就要說原生家庭帶給人的痛苦究竟有多么深遠了,對于一些朋友來說,童年里受到過傷害,讓他們與原生家庭進行和解非常困難。
原生家庭的種種問題,對一個人的影響并不只有情緒,包括性格、為人處世,各個方面都有影響,然而最讓人害怕的是,長大后可能就會變成自己最厭惡的樣子。
01、和原生家庭進行和解
紀錄片《不好說,特想聽》是一檔關于原生家庭和解的節目,讓相互不能理解的親子面對面坐下來交流。
在這檔節目中,有一對親子在節目里展現了非常真實的親子之間的正面交鋒。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也在這檔節目中展現的非常真實。
這對母子,母親叫邢蘭榮,兒子叫天天。天天是一名時尚公關,平時工作特別拼,每天24小時都用在工作上。
很多人曾問過天天為什么這么拼,天天作為一個北京人,媽媽也給了他一套房子單住,但天天在工作上面比北漂還要拼。
面對這個天天表示,他是一個很沒安全感的人,工作這么拼,是因為能得到媽媽的期待,并且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買車買房。
后來又通過了解,發現天天所住的房子,雖然是媽媽給予的,但是房間里的每個房間布滿了攝像頭,母親能憑指紋任意進出。有時天天正在洗澡,媽媽也會毫無顧忌的推門進來。
對于天天來說,他在工作里帶著面具,而活回到家中,也要帶著面具,因為透過監控媽媽能隨時看到他的樣子。
而天天一天當中,唯一能放松的時間就是在屋子里的過道,因為那是攝像頭的盲區。節目組問過媽媽,為什么要在成年兒子的房子里安裝攝像頭?
結果媽媽理直氣壯地說,成年后我就不是他媽嗎?我想了解自己的兒子在干什么有錯嗎?面對如此強勢的母親,我們應該都能看出這對親子之間的問題所在。
在這對母子之間的交鋒中,天天做的非常優秀,他一直保持冷靜,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嘗試與母親和解,讓母親理解他的思想,他明白指責母親是沒有用的.
假如能轉變母親的思想,這樣母子關系會比之前要好得多,只是最終還是讓天天失望了。
母親面對兒子的說法沒有展現出任何情緒上的波動,在母親看來她所做的一切都理所當然,兒子應該感謝而不是質疑。
在天天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吵架打架。長大后的天天經常遭受母親的控制,而且還是以愛的名義,從而天天變得自卑敏感脆弱.但
是這一切仿佛都不被母親看在眼里,母親的世界只有他自己,這位固執的母親無法使天天和她達到和解。
很多孩子都像天天一樣,選擇各種各樣的溝通方法,希望能和原生家庭進行和解,而這其中對孩子最大的阻礙,就是固執的家長,毫不退步的樣子讓人無力又失望。
02、如何治愈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呢?
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創傷,并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傷口隱藏在每個人最內在的那面,并且很少有人真正清楚帶來的創傷具體是什么。
很多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都有一個相同點:他們心里永遠充滿了困惑,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問題?但是總是感覺痛苦極了、無助極了。
這種看不見的創傷,不僅會使人沉溺在消極情緒里,還會影響人最終變成那個樣子。而想要治愈創傷,首先要做的是覺察創傷深層次的原因,并進行自我分析。
心理創傷不像疤痕,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淡去,心理創傷往往會伴隨人們的一生。
受到家庭傷害的孩子們,要勇于接納并正視自己創傷的存在,接受自己是個受過家庭傷害的人,不要做一個內在滿目瘡痍,卻逞強的人。
這樣只會讓自己更難過,只有接受了自己的脆弱才能更好的去治愈自己。
孩子長大后會無意識地做出曾經家長做過的行為,這些行為就是孩子心中創傷的影響。如何面對創傷呢?
就是在覺察到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時,有意識的制止自己的情緒或行為,給自己喊個停。
并告訴自己不要在繼續曾經的傷痛了,這樣只會給自己造成二次傷害,也會傷害到自己所愛的人。并且還要給自己足夠的心理暗示:那些都過去了,現在面對的是新的人生。
每當在網絡上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心里都會覺得非常難過。孩子剛出生時,最信任的是父母,但是卻接受了最信任的人帶來的傷痛。一輩子都在治療這種痛苦,這是多么的無助。
枕邊育兒寄語:
最愛孩子的方式是給孩子帶來一個溫馨的家庭生活,各位父母是怎么想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