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二胎政策以來,有些家庭因為擔心忽略大寶或者不能一碗水端平選擇了不生二胎,但也有很多家庭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公平公正對待兩個孩子,或者認為二寶可以是大寶的一個伴。但實際上,一種新型偏心正在誕生。
和朋友一起吃飯,聊起近來生活,她說道“之前決定要二寶,我堅信自己是不會偏心的那種人,我會把兩個孩子都教的很好。
但最近真的越來越嫌棄大寶”,我聽到這樣的話很震驚,問及原因,朋友說“二寶還小什么事都不懂,照顧她已經讓我心力交瘁了,但是大寶還老不聽話,調皮搗蛋、欺負妹妹、上學也不好好聽老師的話,還老纏著我讓我陪他……”
想當年朋友耐心對待大寶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如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朋友說的理由好像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大寶也不過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正是需要媽媽教導陪伴的時候,但是或許是二寶的出生讓朋友忽略了這件事。
01、有二胎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二胎前信誓旦旦地說自己不會偏心的父母為什么會這樣,背后的理由值得我們去探究。
變化一:父母的心理變化
老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按理來說給對方的愛都應該是一樣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在沒有二寶之前,家里只有大寶一個孩子,大家理所當然地把愛都給到他的身上,發生什么事也會有一種“孩子還小的心理”。
但是二寶出生以后,父母忙著照顧她,投入了過多的精力,會有深深的疲憊感,這個時候大寶任何給你“添麻煩”的舉動都讓你覺得他一點都不懂事,不知道照顧妹妹,不知道幫幫爸爸媽媽,理所當然地忽略了他也還是一個什么都不太懂的小孩這一事實。
因為我們從內心把他放在了一個“大人”的角色,給了一些他做不到的要求,比如我們會認為他應該好好照顧妹妹,但實際上他也還沒有這個能力和想法,當他沒有完成,我們就開始對他產生厭煩情緒。
變化二:孩子的心理變化
之前,大寶一直是家里的“C位”,享受著大家的所有注意力和愛。本來突然多出一個人來要跟他分享爸爸媽媽的愛、好吃的、玩具,他就已經會產生抵觸心理了,如果父母沒有好好溝通,這樣的心理就會很強烈。
但弟弟妹妹出生以后,他發現之前屬于自己的東西好像都沒有了,爸爸媽媽每天都在照顧弟弟妹妹,這個時候他內心就會產生“爸媽更愛妹妹”想法。
再加上,一些之前只有大寶的時候他的一些行為父母并不會生氣,但是由于父母心態改變等原因導致對這件事的容忍度下降進而對大寶生氣,使他產生強大的心理落差,認為就是因為妹妹的出生才導致的結局。
為了讓父母注意到自己,大寶可能會開始做一些叛逆的事情,他實際上只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想要告訴我們“我有點不開心了,你們只愛妹妹,不愛我了嗎”,但我們卻沒有注意到他內心的想法,只會認為他不懂事,然后又開始嫌棄孩子,由此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02、二胎后,有這兩個行為,就說明你偏心了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偏心以及大寶有沒有認為我們偏心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進行。
行為一:父母對大寶的容忍程度
難以否認,隨著我們把精力分散給另外一個孩子甚至是投入全部精力的時候,我們對大寶的容忍度會降低很多。靜下心來想一想,有沒有很多我們之前并不會生氣甚至覺得可愛的點,近來卻因此頻頻對大寶發火,如果有的話,父母確實存在偏心這個問題。
行為二:大寶對父母的親近程度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敏感的生物,特別是對爸爸媽媽的愛感受尤為靈敏,或許你覺得自己并沒有偏心,但實際上他卻感受到了。
如果孩子感受到了這一點,他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對父母不再像以前那么親近了,他可能以前有很多話很多事想要跟你分享,但是現在好像沒有了。如果你的寶寶最近有這樣的表現,你或許該反思一下了。
最后我想說父母“嫌棄”大寶的心理并不是大寶的錯,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自己。我們應該時常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一視同仁,是否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小寶身上而忽略了大寶。
事實上,如果我們給了二寶十分的愛那么我們應該給大寶十二分的愛,因為不可否認你會為了照顧二寶投入過多的精力,他之前享受過百分百的愛,一旦你給的愛少了,他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對他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小辮子媽有話說:
父母也要記住他也還是個孩子,需要我們關心照顧,不要過早地給他背上不屬于他這個年紀的重擔,父母的公平對待,也是培養兩個孩子的良好關系的基礎。你覺得呢?